窗外的晨光渐渐强烈起来,映照在隆裕太后精致的面容上。
特意梳了朝冠礼服髻,发间金凤步摇随着动作轻轻摇曳,整个人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场。
暖阁内,母子二人低声商议着。
晨光透过窗户,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隆裕太后偶尔会停下来,为凌霄整理衣冠,动作轻柔却不容置疑。
"去吧,给太妃们请安。"商议完毕,隆裕太后拍了拍凌霄的手。
"哀家等你回来。"
隆裕太后目送皇帝离开,目光中既有担忧,也有期待。
凌霄走出钟粹宫,晨风拂过他的脸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醇亲王府的马车一路行驶,载沣则打开锦盒,快速浏览着里面的文件,用于应对今日朝会的各种事宜。
昨晚彻夜准备的资料此刻在他手中翻动,每一页都记录着内务府的弊端与改革方向。
他还特意带了几份重要的报刊剪报,这些都是昨日精心挑选的“证据”。
他知道,今日的朝会将是关键的一战。
那些散布在民间的舆论,那些民国政府的暗示,那些旧臣们各怀心思,都将在今日汇聚。
而他,就是要在今日朝会上发难。
明面上被迫妥协民国政府的施压,借助民国政府的手段追回财物。
并协助皇上太后彻底将内务府整顿一番并进行改革,改造成为符合已经退位的大清皇室应有地位的机构。
阳光渐渐强烈起来,照得凌霄朝服上的金线闪闪发亮。
凌霄眯起眼睛,望向养心殿的方向。那里,等待他的将是一场关乎自己与皇室命运的朝会。
接下来是依次前往四位太妃的宫殿居所请安。
醇亲王府马车驶过前门,进入皇城外围区域。
”王爷,快到神武门了。“小厮提醒道。
载沣关上锦盒。
他知道,今日的朝会将是一场硬仗。不仅要面对民国政府的压力,还要在皇室内部争取支持。
晨雾尚未散尽,醇亲王载沣的马车已行至神武门前稳稳停住。
城楼上飘扬着五色旗,在初春的微风中猎猎作响。
守卫城门的民国军警站得笔挺,制服笔挺如刀削,军靴擦得锃亮。
载沣从车厢中探出头来,目光如炬地扫视着这座曾经只属于大清帝国的城门。
三个月了,自从溥仪退位,这座城门便成了两个时代的分界线。
载沣下车时,特意整理了一下衣冠,确保每一处都符合皇室礼仪。
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神武门,身后跟着几个贴身小厮,手中捧着准备好的文件。
晨光中,载沣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
虽然参加的只是已经退位的皇室朝会,但他知道,今日的朝会将决定皇室的未来走向。
他必须展现出足够的威严与智慧,才能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为皇室争取一线生机。
"王爷,该出示令牌了。"心腹小厮恭敬地提醒道。
载沣从腰间取下鎏金令牌,小厮双手捧着迎上前去。
守门的军官上前一步,军帽下的眼睛警惕地打量着来人。
“醇亲王载沣,今日进宫参加十五朝会。“小厮高声禀报,同时双手捧上令牌。
军官仔细端详着令牌上精致的龙纹与满汉双语的“醇亲王”字样。
又抬眼打量着载沣的朝服与气度。
虽然如今的紫禁城已不复往日荣光,但眼前这位王爷的威严气度仍让人不敢小觑。
"十五朝会.…“军官低声重复着心下了然,随即露出一个礼貌性的微笑,“王爷请进。'
城门缓缓打开,发出沉闷的声响。
载沣微微颔首,领着小厮们进入宫门。
守卫们自动让开一条通道,目光却始终追随着这位皇室王爷的身影。
载沣透过余光,看到守卫们仍在目送自己的身影。
他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思绪万千。
这些民国军警表面上对他们这些遗老遗少客客气气,实则暗中戒备。
但至少今天,他们所代表的民国政府是默认了这个延续了二百多年的朝会制度。
”去钟粹宫。”载沣低声吩咐。
穿过重重宫门,载沣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紫禁城的深处。
醇亲王载沣此时已然进入紫禁城,而参加朝会的众位王公大臣与官僚,才堪堪启程动身前往紫禁城。
这些王公官员各自心怀鬼胎。
逊清小朝会的时辰变迁,恰似一面折射末世气象的棱镜。
往昔紫禁城朝会卯时三刻(约5:45)便需列队候朝的森严仪轨,如今已化作养心殿外松散的晨曦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