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章 他为什么?

有了王主任带头,加上邹杰勉强应付了过去,会场的气氛似乎松动了一些。

接着又有两三位学者举手提问,问题依旧不轻松,有的质疑他数据样本的代表性,有的问他如何区分线上行为的“结构性制约”和个体的“策略性选择”,还有的问他如何回应李乐报告中提到的“算法黑箱”问题对其量化研究可信度的挑战。

邹杰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调动起全部的知识储备,一一应对。

回答时而流畅,时而卡壳,明显能感觉到他的信心在一点点被消耗。会场的气氛始终没有热起来,提问更像是一种例行公事般的“找茬”,而非真正的学术交流。

就在提问环节似乎要在这种沉闷和尴尬中草草收场时,武田直树终于拿起了面前的话筒。他脸色依旧不好看,但语气刻意放缓了一些,显然是想拉学生一把,挽回点颜面。

“邹君,你刚才提到了对结构化理论的应用。”武田的话里透着回护,“我想请你结合你收集的论坛数据,具体谈一谈,你是如何观察到用户的行为既受到平台规则机制的制约,同时又通过他们的日常实践,比如创造新的网络用语、形成非正式的互助规范,来微妙地改变甚至重塑了这些规则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你理论应用深度的例子。”

这个问题明显是在给邹杰搭台子,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研究中相对扎实、也是预先准备比较充分的部分。问题本身是结构化理论的经典议题,安全,且易于发挥。

邹杰显然领会了武田的意图,感激地看了导师一眼,连忙接过话头,“是,谢谢武田老师的问题。”

他迅速在电脑上调出相应的,画着“繁复的”数据分析页面、“好看的”图表的内容,投射到幕布上。

“我们以某论坛版块的管理规则变迁为例......”

邹杰开始详细阐述一个案例,说明最初版规如何限制讨论范围,用户如何通过发明特定暗号绕过审核,形成亚文化圈子,最终促使版主修改规则,吸纳了部分用户创造的规范。

引用了用户发帖数据、关键词频率变化和版规修订记录来佐证。

这个回答中规中矩,案例也算典型,论证过程清晰,数据展示直观。虽然理论上没有超出原意,但实证部分确实做得比较细致。

台下不少人微微点头,武田直树脸上也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看来,京大扎实的实证训练功底,关键时刻还是能派上用场,挽回些许颜面。

武田听完,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没再说话,但目的已经达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邹杰只感觉背心的冷汗似乎干了一些。

而在武田提问完了之后,台下好多人也都明白了,这是老师出面,给学生讨了个周全,也就被那位王主任挑起来的提问的心思。

报告厅里又是一阵冷场。

“好了,诸位,还有问题没有?”主持人看了看时间,“如果没有的,邹博士的汇报就.....”

“等等,我还有一个问题。”

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带着一种慢条斯理的腔调。

是藤岛,他不知何时也拿到了话筒,脸上挂着一种看似温和,却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邹杰心里咯噔一下,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绷紧。武田也皱起了眉头,看向藤岛,眼神带着询问,你滴,在搞什么八格牙路?

藤岛没有看武田,而是直接望向邹杰,语气甚至称得上“鼓励”。

“邹君,我还有一个问题。”藤岛的声音通过话筒清晰地传遍会场,“你刚才在回应问题时,提到了算法和数据是内嵌于规则的力量。这让我想到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藤岛稍作停顿,仿佛在组织语言,但说出的每个字都像精心打磨过的冰锥,“你报告中借鉴了,嗯,一些关于液态现代性的论述,试图描述网络权力的流动特征。”

“那么,按照你的框架,这种由算法和数据驱动的、高度流动的‘液态权力’,它是如何具体地、动态地重塑线上与线下之间,以及线上不同社群之间的权力边界的?”

“我指的是那种....非固定的、随着数据流和用户行为实时变动,甚至能被平台方通过调整参数而瞬间修改的隐性边界。你的实证研究,捕捉到了这种边界重塑的具体机制和证据吗?还是说,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

这个问题,看似是在帮助邹杰深化论述,将他报告中一个看似时髦实则空洞的“液态”概念具体化。但实则是一记无比阴险的“背刺”!恶毒地将邹杰逼入了一个他几乎无法回答的绝境。

邹杰的研究,根本没有深入到能够捕捉和分析这种“实时变动隐性边界”的层面。他的数据是静态的、滞后的问卷调查和有限的论坛公开数据,哪里能支撑起对“液态权力重塑边界机制”的实证回答?

这完全超出了他目前的研究能力和数据支撑范围。

藤岛的问题,等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他理论框架中的一个华而不实、根基不稳的部分,赤裸裸地揭露出来,并要求他用根本不存在的“实证”来填充。

邹杰瞬间僵住了,感觉脚底发麻,刚才因为回答武田问题而建立起的一点信心瞬间崩塌。

会场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出了邹杰的窘迫和这个问题的毒辣。武田直树猛地转头,难以置信地瞪着藤岛,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他万万没想到,藤岛这个“自己人”,会在最后关头给出这样一击。

周帆在台下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我,这,我们认为....”邹杰支支吾吾,语无伦次,试图用一些空洞的术语来搪塞,比如这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更长期的数据追踪、边界确实存在模糊性等等。

可依旧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更别提提供任何机制或证据。

藤岛面无表情地看着邹杰,那眼神仿佛在说,“看,这就是你研究的成色。”

就在邹杰几乎要准备承认自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刻。

“嗯哼!”一个壮硕的身影从前排站了起来。

是李乐。

李乐先是向身旁的森内特和玛丽女士微微点头示意,然后从容地走到过道上,从一名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一只备用话筒。

全场的目光,包括森内特突然睁开的、带着玩味的眼睛,玛丽女士略显惊讶的表情,以及藤岛骤然眯起的双眼,都瞬间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邹杰也愣住了,呆呆地看着李乐,不明白他想做什么。是来落井下石?还是....

李乐打开话筒开关,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台上狼狈不堪的邹杰身上,声音清晰地响起,

“关于藤岛教授提出的这个非常精彩的问题,涉及到算法驱动下权力边界的流动性与重构机制,如果邹博士不介意的话,我想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尝试补充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或许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议题。”

话音落下,整个第七分会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所有人都懵了,李乐....这是要帮他解围?

邹杰则难以置信地看向李乐,他来解释?他解释什么?他为什么要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