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媒体更多把目光放在了花边新闻之上,任何劲爆的噱头都成为他们瞩目的对象。有趣的是,“美国周刊”甚至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展望明年了,他们认为兰斯还将会继续缺席明年的金球奖,这对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继“人物”和“福布斯”之后,“时代”周刊也公布了年度风云人物评选,“你”成功当选,具体指的是每一个互联网时代使用资源共享网站的网民,在这一年油管、维基百科、聚友网、脸书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时代烙印,但是封面人物却采用了兰斯。这是兰斯的第一次“时代”封面,在文章之中介绍,不仅仅是“狂暴之路”创造历史的壮举,改变了好莱坞电影产业对r级电影和邪典电影的态度,更因为兰斯对互联网的灵活运用,开辟了分享时代的浪潮,走在了时代尖端。
毋庸置疑,兰斯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想象。在兰斯和金球奖的这场“战争”之中,兰斯对金球奖毫无所求,但致力于打造全民狂欢派对的金球奖却损失惨重。
“颁奖季迷雾重重,‘通天塔’、‘无间行者’、‘追梦女郎’、‘狂暴之路’形成第一集团!”
“一片混战,金球奖落幕,颁奖季过半,依旧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展现绝对强势。”
“五大工会奖公布在即,颁奖季混乱能否拨开云雾见明月?”
……
这些媒体则制作了专题,开始瞩目今年颁奖季的特殊情况,原本可以一骑绝尘的“狂暴之路”却意外深陷苦战,但反过来说,“狂暴之路”自身的邪魅属性本来就注定了与学院格格不入,更不要说站在背后的兰斯了,他甚至比当年的奥森·威尔斯还要令人厌恶,他和学院高层的关系绝对说不上融洽。这一切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包括“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好莱坞报道者”、“综艺”等权威杂志在内的主流媒体,一直认为,这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局势最为混乱的一年。放眼望去,似乎佳作一大片,但似乎每部作品都有致命缺点;学院公关,似乎一派和乐融融,但似乎利益纠葛远远超出了想象,无法预测,完全无法预测。
这一次的奥斯卡似乎站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可能创造历史,载入史册;也可能一地鸡毛,打破去年的窘境陷入新低。这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的紧张感,着实太过刺激了,让人有些吃不消。
距离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还有十天时间,紧绷的气氛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超过三分之二的投票赶在截止日期之前纷纷寄了出去。趁着这个空档,五大工会的提名名单相继公布,让人们可以提前窥见一下金球奖纷纷扰扰之后的最新走势。
第1017章 大势所趋
一直到多年之后,2006年的颁奖季依旧被称为是“史上最混乱的一年”。
从票房到口碑全面领先的“狂暴之路”却没有能够展现出“泰坦尼克号”、“魔戒3”的强大统治力,在颁奖季之中陷入苦战,不仅仅因为这部电影剑走偏锋的邪典属性,可以说是将主流风格彻底击碎,与学院一贯四平八稳的矜持和保守格格不入,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在挑战着学院的敏感神经;还因为好莱坞正在经历了鲜明的阵痛期——
这种阶段与电影产业无关,而与社会意识形态的觉醒有关,就好像二战之后诞生了垮掉的一代文化,从此衍生出大量相关艺术作品一般,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互联网所产生的强大影响力让社会进入了变革的阶段,从2005年“断背山”打破禁忌束缚的横空出世,到2006年“狂暴之路”唤醒文化的多元化、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崛起,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投射在了电影产业之上。可以说,小小的颁奖季折射的却是社会的变迁。
但是,这种变化对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来说却是天崩地裂的蜕变,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也不仅仅是魄力,更是一种锐利——恰恰是学院所缺乏的特质。1940年的“公民凯恩”是电影拍摄技巧的全面革新,1967年的“雌雄大盗”则是反英雄文化和剧本架构的颠覆,1975年的“大白鲨”和1977年的“星球大战”标志着商业电影新纪元,1994年的“低俗小说”带来了叙事手法的创新和独立电影的崛起……这些电影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在当年备受瞩目和肯定,奥斯卡纷纷给予提名肯定,但结局却全部落败——特指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