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油气管线及铁路、公路,走向是西南至东北,正好和巴国地形最长边吻合,几乎是贯穿巴国全境。途经卑路支省、旁遮普省、西部边境省等,并将巴国最大的城市南面的卡拉奇,和几乎最北面的首都堡联系起来。总线路长达3000余公里,惠及沿线众多城市、辐射13亿民众。
这样对巴国具有重大意义的诸多项目同时由蓝星集团投资,无疑对巴国经济有重大促进作用。所以双方合作的大方向,自然没有了障碍。
剩下就是经营权、管制权等敏感问题。瓜达尔港口的经营权,蓝星集团也没有独享,提出了合作经营模式,建设资金全部由蓝星集团投入,占股份比例70,巴方占30。
因为巴方几乎没有实际资金投入,这样的比例有失公允,巴国方面需提供港区所需的5平方公里仓储、工业区土地,另低价租赁10平方公里港区土地给蓝星集团独资经营99年。
这个方案的奇妙,就在这10平方公里的沿岸土地上。这个用地范围同样有深水良港资源,显然就给蓝星集团预留私家码头提供了条件,至于这些码头具体做什么,蓝星集团、华国官府与巴国官府均心照不宣。
这样也规避了未来万一巴铁内部出现什么情况,影响到华国和蓝星集团在港口上的权益。也就是说,公开的巴达尔港是合资经营,完全是民用港口,而蓝星集团备用的私人港口,则有各种功能的可能。
谷槥输油管道全部由蓝星集团投资、运营,每年需向巴方缴纳1000万米元的“过路费”。此外,瓜达尔至华国疆高官达3600余公里的国际公路,则是除每年定额过路费外巴国的收益。
铁路则是蓝星集团bt模式,所有权及经营权交由巴国、华国合作。巴国、华国官府共同归还这长达10年的贷款本息,给蓝星银行。
这样看似蓝星集团丢掉了巨大的公路、铁路经营利益,但也丢掉了许多麻烦,尤其蓝星集团一直不主张的非高科技领域,同时,也规避了和巴国长期隐藏的一些不安定势力,以及周边阿富汗等战乱国家,可能越境而来的一些极端势力的破坏等麻烦。
铁路总投资约为120亿米元,油气管线约为90亿米元,公路15亿米元,港口约5亿米元,不含港区开发建设投资,所有基础设施建设,蓝星集团需投资约230亿米元。如此巨大的投资,自然也将带动沿线的各种服务、配套产业发展。建设期内提供至少30万人、建成后长期提供至少20万人的就业岗位。
如此光明的前景,十分优厚的合作条件,让巴国官府、项目所在地卑路支省,以及媒体及广大民众的赞同。
当然,投资和建设都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如何维护好油气管线、铁路、公路的安全运营。而蓝星集团主要承受油气管线的安全维护。所以蓝星集团在初期洽谈是,坚持要拥有自己的警卫武装力量。但承诺只维护蓝星集团的企业利益,不替代当地警察机构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