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期一段时间的地面滑行测试,三款大型运输机和一款远程豪华私人飞机,也具备了首飞条件。
其实,这几天蓝星航空按马由的指示,已在凌晨时段,确保航线安全的情况下,采用无人驾驶的方式,悄悄完成了多项飞行测试。不过这些信息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都严格控制、没有外泄。
今天的首飞,仅是首次有人驾驶的飞行。主要还是让有关部门派来的专家组,亲眼见证蓝星航空的最新成果。以便他们掌握第一手资料,最终给予决策层相应的专业建议。
“马董,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又见面了。”上次直升机测试时的那位上校,见到马由热情地招呼到。
“你好,感谢你的关心和支持。”随即也和其他20多位专家们点点头,表示欢迎。众人也清楚马由比较繁忙,不喜务虚的礼节,便一起进入了塔台的指挥大厅,观摩即将开始的首飞。其中有约一半人,是第二次来到这里,前不久这些专家们来这里观看直升机首飞。
“哈哈,马董客气了,我们可没有提供什么支持。实话说,我们的空中国防力量建设欠账很多,空中加油机、大型预警机、运输机、乃至新型轰炸机,都需要大型飞机平台作参考,甚至可以直接在这些成熟的平台上,进行二次开放。既然你们公司研发出来了,我们或许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谷“不过,这都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们今天仅仅是打前站、做技术考察。没有决定权。”上校也感觉自己过于激动,说的有点多了。便赶紧补充了一句。
马由其实心中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在接下来的闲谈中,他有意无意地强调了一些核心技术是企业绝密。短时间内不会转让,而且,其中有些技术即使转让,其他人也无法复制和修改。例如动力系统、飞控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特种材料等,都是无法技术转让的范围。当然,马由也没有将出路堵死,声称这些系统可以单独定制。
这样也给了有关部门第二种选择,就是定制一些核心零部件。当然,他最期望的是,还是整机定制。这利于逐渐培养有关部门的市场化意识,而非秉承拿来主义惯性思维。国防建设肯定要支持,比如可以生产通用平台、或定制机身,空军拿回去自己加装武器系统、专用通讯系统等。这样既保密、又加速了国防建设的速度。
众人一边交流,一边观看4款固定翼飞机的首飞情况。
尽管有部分专家之前来过蓝星航空,但上次是在双流航空港的蓝星航空产业园。这一次来到产业园南区,规模不仅更大,还拥有自己的实验跑道。塔台指挥大厅的设备更加完善。
3d投影屏,将各种飞行测试数据,以及伴飞无人机拍摄的飞机实时影像,清晰展示到众人眼中,且多个窗口各种角度的展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