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昭有点高兴又有点感慨,他如今年岁也不算小了,但当年的他和现在的他站在相同的地方,仍然是会有不同的感受。
“哒哒哒”马车进村了,马蹄声在肃静的村落中尤为明显
今日是个大日子,不可亲忽。
古代的祭祀一事过程极为繁琐,特别是皇家尤胜。
好在民间祭祖省略了很多步骤,相对而言会简单一些。
辰时,祠堂开始鸣炮。
祭祖正式开始。
鼓声敲打三下之后,赵青昭和族人便已经准备就绪了。
祭祖这个流程赵青昭每年都会走,今日自然也不陌生。
族人就位之后就该由他去门口迎祖了。
赵青昭是今日的主祭祀人,请祖文自然也由他恭读。这篇文章是他回来时在路上写的。
这也算祭祖的中的重要一环。
文章的好坏直接跟人的心意挂钩。祭祖文写的真心实意读的声情并茂,那就是孝心极佳文采俱全的好好儿郎,若是全篇寡淡敷衍,那就是目无尊长的不肖子孙了。
古代以孝治天下,这个罪名可是很重的。
一个时辰之后,祭祖完成。
赵青昭轻呼了一口气,和族老们一起离开了祠堂。
今日赵家在村中摆了流水宴,不拘是村子里的人家或者是村子外面的人家,只要你能送上一两句真心祝福的话,便都能上席吃酒。
赵氏家底殷实,也不差这点钱。自然是希望人来的越多越好。
赵青昭走出房门之后,便看到村子里一大片都是乌泱泱的人,说一句人山人海也不为过。
他也不是没有参加过宴席,但这次来参加流水宴的人数,还是大大的超出了他的想象。
从流水宴第一家到最后一家,相隔起码有几百米。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流水宴横穿了大半个村落。村里的有些人家甚至不用走多远,在自己家门口,便能入席了。
其实,还是赵青昭低估了这个“六元及第”的名头,也低估了古代宗族集体的荣誉感
早在赵青昭回乡日子大致确定的时候,赵氏族人便放出了风声,要在青山村大办流水宴。
这一传十十传百,不管是有心的也好无心的也罢。有机会谁不想蹭一蹭状元郎的喜气。
对于农家来说,能出一个秀才或者举人那就是相当了不得,能中进士的更是寥寥无几,非得祖坟上冒青烟不可。
状元那更是想都不不敢想,更别说六元及第了,那可是活在历史中的字眼,普通人听都没听说过。
赵青昭稍稍吃惊了一下,便放下了。亲切的向大家打招呼问好。
“状元郎来了。”大婶的一声惊呼,彻底把整个酒席的气氛推向了。
这个时候崩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开始想法设法的和赵青昭搭话。
“状元郎,京城大吗”
“京城的儿郎们是怎样的?”
“状元郎接下来要当什么官?”
“官是干什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