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章

史之首的《史记》,《史记》是司马迁所作的……”

前院,赵长松正襟危坐着,翘首以盼的往大门处瞧着。这时一小厮满脸喜色的跑了回来,到“老爷大喜啊,大少爷高居榜首啊。”

赵长松听后仰天大笑了三声道“好,好,好啊我儿子给我长脸了。吩咐下去,全府涨一个月月钱。对了快去给夫人报喜。”

沁英院,听到消息的孙如玉,喜极而泣。道“我就知道昭哥儿是个争气的。”秋嬷嬷见状,忙劝到“这是喜事,可不兴掉眼泪。”

孙如玉闻言,立马抽出帕子擦了擦“对,你说的对,可不能折了昭哥儿的福气。吩咐下去,咱们院子和昭哥儿院子里伺候的多领一个月月钱。”

丫鬟婆子连声应是。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洋洋的。看着就开心。

笑闹了一会后,孙如玉突然想起来什么,叫来红琴吩咐道“通知下人,这等喜事自家知道就行了,很不必去府外说嘴,没得让别人说我们张狂。”

红琴领命便下去安排了。

怡然院,知道消息的赵青昭点点头,便继续吃饭。下人见状,也不好嬉皮笑脸。遂认真收起了笑脸。

消食回来的赵青昭,在风绪耳旁低语了几句,就去午休了。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赵青昭可不敢马虎,平日里读书,练武都是严格按照作息表制定的,争取在古代长到一米八。

这边风绪站在大厅,对着下面的婆子小厮丫鬟们训话“你们既然在怡然院当差,便要遵守怡然院的规矩。这第一条就是得沉稳。咱们以后还会遇到许多的大事小事,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都得用平常心来对待,不能浮躁,一浮躁就容易出错。明白了吗”

“明白了。”

风绪点点头,见大家兴致不高便继续说道“你们做的好不好,我和公子都看在眼里。好了不说那么多了,公子吩咐,咱们院每人多领一个月月钱。”

众人闻言顿时欢喜起来了,脸上的笑容绷都绷不住。小声的偷笑着。可不是吗老夫人,老太爷加上老爷,夫人和公子,就这得多得5个月月钱呢,加上这个月的,可不就是半年的月钱了吗?过两个月公子还会下场,说不得还会再领半年的月钱呢。

这厢,

午睡起来的赵青昭,用凉水洗了洗,醒了醒神,便带着书柜前去进学了。

“今日讲策问,你昨天交上来的那篇就写很好。昨日的题目是“由不明,故不行”出自《中庸》第五章,这章的核心便是道,所以阐述道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说完拿起赵青昭的作文点评道“你第一句便用了《中庸》第一章的“天命之为性,率性之谓道”来解释道,这样写自然出彩,不过也可以用这句……”

放学了的赵青昭没有走,而是将课上记好的笔记好好的整理了一番,将其用绳子细细绑住,绳子系的是活结,便于补充查阅。

整理好赵青昭便离开了。

晚上吃过饭的赵青昭,回到书房,将昨日的那道“由不明,故不行”的题目,按照今日赵汀讲的说法,重新写了一遍,发现果然是比之前那篇要精彩。赵青昭仔细的比较了一番。发现自己那篇写的太直白了,显然开门见山的写作方式并不适用与策问。

今日做的这篇开头用的便是《中庸》第五章的“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反过来用孔子的话“道大概不能实行了吧”来引人入胜。这样写的就更广了,不仅可以写道的含义,还可以阐述道的现状,古今对比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