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赵青昭适当的显露了自己在记忆力上的天赋。果然,赵长松、孙如玉夫妻十分激动,后经过赵汀考察,便决定给赵青昭提前启蒙了。
真是可喜可贺。
同时,为了读书方便。赵青昭也提前搬到了前院,这倒是另孙如玉哭了好几场,后来还是祖母王明琇过来劝说“这是好事,昭哥儿有这个天赋做父母就算心里的再不舍,也的好好做好孩子们的后盾,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此方能让昭哥儿走的更远。”孙如玉闻言这才止住了伤心,后又敲打下人不准私传。
此后,孙如玉似乎是想通了什么,一反之前不舍的常态。私下里也不知和赵长松计划了什么,倒是忙碌了起来,也减少了些伤感。
赵青昭,如今正在新院子翻看书本,对,这个院子没有名字。说是自家传统,自己院子得自己命名才好,赵青昭无有不可。
赵青昭在过去一年
里已经背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了。不过赵长松总觉得赵青昭年纪还小,所以并不让他在这上面耗费心神,所以特地压了压。
当然这都是明面上的。暗地里,赵青昭已经背完了《千家诗》、《幼学琼林》、《声韵启蒙》。
翌日,赵青昭用了早饭,在自家院子溜达消食了之后,才慢吞吞准备去勤学院上课。赵青昭到了不久后,赵汀也到了。
赵汀拿出书本,便开始上课了。
赵汀咳嗽了一声说道“先跟祖父读一遍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最后在赵青昭“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的跟读之后,早读就结束了。
今日学的是《三字经》的释义,其实这些,赵长松夫妻也都讲过。不过都不如祖父讲的这么,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不仅有书上的经典,还有乡间市井的逸闻,另赵青昭大开眼界。仿佛才一转眼,就下课了。
“昭哥儿虽然年纪还小,但祖父却知道你是个勤奋的。但也因你年纪太小,所以这健康成长才是最要紧的,别本末倒置,伤了身体就不美了。”
赵青昭应是。
收拾完东西后,就准备回沁英院和赵长松、孙如玉一起吃晚饭。因为这两人实在是放心不下赵青昭。
沁英院,孙如玉一大早就心神不宁的,既要担心昭哥儿新院子住的习惯不习惯,下人听不听话。又要担心赵汀严不严格。这眼瞧着赵青昭快要下课了,便急忙的命人准备午饭。
孙如玉一见着赵青昭,就马上的掉下了眼泪。赵青昭见状,在觉得有点感动之余,又觉得有点好笑“母亲不必伤怀,儿子每日必要来母亲这请安的,也是日日相见。”
孙如玉摸了摸赵青昭的头说道“好孩子你不懂。”不过也就此打住了话头,没有再哭了。赵青昭见此,偷偷松了口气。
餐桌上,赵长松和孙如玉不停地在给赵青昭夹菜,夹的都是赵青昭喜欢吃的东西,满满的装了一大碗。为了阻止赵氏夫妻继续这个行为,赵青昭直接起身,亲自给两人布了他们喜欢的菜。赵长松孙如玉夫妻两人感动的不行,只觉得饭菜无比美味,遂认真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