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君权与相权

一合计,就说之前陛下已经下令解散了太子亲兵营,想再组建,好,那就拿陛下的旨意来。

一场本来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变成了太子监国权利和相权的斗争。

赢海一听,这还了得,这是我们赢家的天下还是你诸葛家的天下?

不行,今天我还就非要组建太子亲兵营了!

但是进展的很不顺利。因为之前嬴子婴为了平衡各方面的权利,很多条令想要施行下去,不仅要有玉玺,还要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的大印才行。

这样,一级一级的传下去,下级就没有卡脖子的权利了,进行到每一步,盖哪一个部门的大印,就算是完事儿了。

现在,旨意上只有太子的监国大印,诸葛亮死活就不盖这个章,太子亲兵营倒是建立起来了,不过只有寥寥一千人。

太多的人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根本就不敢轻举妄动。

不说是嬴子婴现在生死未卜,就算是嬴子婴真的死了,那这个国家谁说了算还真不一定。

到时候要是诸葛亮真的掌权了的话,现在跟着太子海走,那肯定是死路一条。

嬴子婴拿着完整的来龙去脉,看着看着就笑了。

这种情况在很多朝代都发生过,而且按照诸葛亮的性格,绝对干的出这种事儿来。

他是气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啊!

按说也经历了这么多事儿了,怎么就一点儿不长进呢?

如果他就这两把刷子的话,他能斗得过诸葛亮?

开玩笑!

尤其是后来传来消息,嬴子婴没有死,还在北方大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一看这架势,诸葛亮消停了。但是赢海一下子抖了起来。

不仅强行通过了太子亲兵营,还给嬴子婴上了一份奏折。

奏折的目的就是弹劾诸葛亮意欲谋反。

诸葛亮也上了折子,内容很简单,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嬴子婴讲清楚了。而且讲的特别的可观,一点儿个人感情都不存在。

按说这件事情两人谁做的对?

可以说是都对也可以说是都错。

如果诸葛亮真的有心谋反的话,那太子海建立自己的势力自保或者为未来的巨变积蓄力量,保证赢家的权利不至于旁落。

而诸葛亮呢,在没有确定嬴子婴是否真的死了,为了防止太子急于上位,控制他的权利,保证嬴子婴的利益,这么看也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