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底座倒退了大概二十米,到达预定位置。
“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发射!”
测试总指挥梁凌平下达命令,这次测试工作的负责人,电磁助推研发部的总监石锦天,按下发射按钮。
监控屏幕上,弹力器突然释放巨大的力量,将沉重的助推底座和实验火箭一起向前弹起,助推底座在十字导轨的主推力下逐渐加速,向前冲去,渐渐向下进入磁悬浮隧道。
隧道两侧的辅助通道突然喷出两道气柱,来弥补实验模型高速运动而产生的负压,这也是新改进的装置。
火箭越来越快。
在监控的大屏幕上,火箭攀上巨大的山体螺旋轨道,风驰电掣地转了一圈后,冲上主峰轨道,眨眼间就到达了五千米的峰顶,这时弹射装置启动,试验火箭与助推底座弹开,冒出浓浓的燃气,助推底座被反向冲力推得几乎骤停,斜斜抛向缓冲回收网,而火箭速度暴增。
火箭如利剑一般射出,斜斜插向云霄。
根据测算,平均助推力接近十一倍重力,峰值达到十五倍重力,火箭离井速度十七马赫。
各项数据都在设计区间。
电磁助推实验成功。
发射指挥部和现场远远观看的职工和嘉宾一起鼓掌,经久不衰。
一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技术诞生。
火箭越飞越高,裙部几个小型喷射口吐出烈焰,火箭逐渐转向并调整姿态,轨迹逐渐变得陡直起来,然后主助推口喷出一道长长的火舌,火箭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这是试验的第二阶段,燃料助推试验,这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随风航天却是第一次试验,因此发射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仍然紧张地盯在屏幕上,通过监测站接收的数据来分析火箭状态是否正常。
实际数据与设计数据曲线几乎吻合,证明燃料助推也是成功的。
突然,屏幕上渐进的曲线停了下来。
发射指挥部骤然响起惊呼声,开始忙乱起来。
很快查明,接收信号消失。
火箭与地面失去联系。
火箭失联是一个重大的失误。
试验站总经理兼试验总指挥梁凌平迅速向老板汇报,朱天赐倒是很平静,简单地询问了发射的总体情况和一些重点数据,安慰梁总,试验总体是成功的,让研发人员对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为下一步的航天飞机的实际发射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