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番外】未亡人-上

留住小心肝 红豆煎堆 3784 字 2024-01-03

那年,明将军从外面带回来一个孩子。

这是个不受欢迎的孩子。

无人想到身为瑶光世家楷模的名将军竟曾经留连烟花之地,还有了私生在外的孩子。而明将军自己也未多解释,他把孩子带回家后不久,就自请戍边去了。将军府上下全都严守秘密,不许这个孩子离府半步。

他是整个家族的耻辱。

这个孩子却没想那么多。他年纪还小,只知道进了将军府以后不必再挨饿受冻,比之前任人欺凌的日子好了十倍。因此他一直处处小心。从来都老实地躲在家中不敢造次,几乎连屋子都不出。生怕惹出麻烦来,再被扔回烟花之地去。

明家大公子和二公子知他身份见不得光,见他人又怯懦,因此都不喜欢他。从来不承认他是他们的弟弟。他们大部分时候都在马场练习骑射,倒是眼不见心不烦。

这个孩子在将军府中住了三个月,衣食倒是不缺。下人们用对待公子的礼仪对待他,但是从来不会跟他多说话。对一个处于爱玩爱动年纪的孩子来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的确是一种折磨。

他像是被遗弃在了这个地方。没有人关心他。如果他哪一日突发暴病死去的话,甚至不会有人知道。这和当初在烟花之地几乎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可是三个月后的某一天,忽然有人来敲他的房门。

他很紧张,以为自己是要被送回去了。好半天才把门打开一条缝。

门口站着个年纪和他相仿的孩子,还有明家德高望重的老家丁洪伯。洪伯对那个孩子道:“煦少爷,这位就是……”老人家有些尴尬的住了口,不知该怎么跟小公子介绍他的身份。

“洪伯,我知道。我们兄弟在这儿说说话。您若有事情,就先去忙着吧。”那位小公子微笑着,一句话就化解了尴尬的局面。

这间院子对明家人是个禁忌。洪伯自然不愿意在此久留。他虽有些不放心小公子,但既然公子已经开口,还是赶紧走人的好。只嘱咐了一句:“少爷大病初愈,莫要在外面留的太久了。”

小公子点头应承。待洪伯走后,他对那个孩子深深行了一礼,很是歉疚地说道:“小弟身子抱恙,兄长归家时未能远迎。还请兄长恕罪。”

“啊,我……”他一向是被人厌弃的。没想到明家公子竟来与他厮认,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见那小公子身形孱弱,脸色也苍白,分明是久病初愈的模样,赶忙道:“先进来再说。”

“谢过兄长。”

两人进了房。这房中没人伺候,连热茶也没有。小公子倒也不在意。客套几句之后,小公子见他腼腆,便引他说话。

“说来惭愧,我还不知兄长的名字。小弟单名煦,是正月十九的生辰。请问兄长……”

那个孩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我是四月初三。”

“呵,白喊了半天的兄长,原来我才是哥哥。”明煦掩口轻笑道:“你还没说你的名字呢。”

他更加不好意思了,半天才说出一句:“我没名字。”

他骗了他,其实他是有名字的。只不过在烟花之地用的名字说出来怕污了人家的耳朵。

“啊,这个……”明煦在病中时,也对他这位兄弟的身世略有耳闻。饶是他心思机敏,此时也不免尴尬起来,怕说话说得不合适中伤了兄弟。他略一思忖,道:“兄弟若是不弃,就由我来帮你取个名字,咱们私下叫的。等父亲回来,再好好替你取个正名。”

那孩子腼腆地点了点头。

“时下正是春日,”明煦沉吟思索,“《赋得春风》中有诗句‘熙熙与春亲’,又有‘元和欲煦人’。我叫阿煦,那你就叫阿熙如何?”

“好。”那孩子忙不迭答应。他打定主意,从今以后明熙就是他的名字。将来就算明将军另给他取了正名,他也不会再改名字的。

从那以后明煦时常会来明熙的住处找他玩耍。明熙每日见到哥哥便是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候。而不久之后,明煦却有十多天都没来。明熙以为说自己说错话做错事,哥哥不再理会他了,还懊悔了许久。后来才知明煦自小体弱多病,偶尔染上风寒,也要断断续续拖一个月才能好。

明熙鼓足勇气离开自己住的院子,跟下人打听哥哥的住所,下人们却都不愿意告诉他。最后他好不容易自己找到,还被拦着不让进门。如此去了两次都没见得面。等到去第三次,明煦正要请洪伯替自己去看望他,洪伯见他已到了门口,这才放了进来。

进了房,见明煦在垂纱帐中卧着。明煦对明熙笑道:“阿熙,你不要靠得太近。免得也染上了风寒。等几日哥哥好了就去找你玩儿。”

明熙道:“我不怕染上风寒,我留要在这儿服侍哥哥。”

这自然是不行的,他很快被下人们送了回去。

待他们年纪稍长些,明煦因书读得好,被选入宫中为瑶光王室子弟做伴读。这一去大约要小半年,吃住都在宫中。

明熙很是不舍。明煦安慰道:“不过是几个月不见。哥哥就算住在家里,一年不也有好几个月是见不到的么。”

这话倒是不错。明煦一年中至少也要生半年的病,他卧病时,两人自是不能在一处的。明熙道:“哥,别说了。你若在王宫中生了病,谁来照顾你呢?”

“既然是去宫中做伴读,王上自不会亏待。”明煦忽然笑起来,“若是真病得厉害了,太师傅对王上说我不堪为用。说不定早早就打发回家了。”

“哥,我不是那个意思。”明熙连忙解释。他知道哥哥虽然体弱多病,却跟大公子二公子一样,是渴望保家卫国,建立功勋的。

“你啊,就是爱瞎担心。”明煦朝着明熙脑壳上敲了一下,“哥不会有事的。你还是早些回去歇了吧,明日不是还要来给我送行么?”

“是。”

当晚明煦回房后,接到他父亲明将军的密信一封。要他在入宫前打开。明煦拆信一看,信中说明熙本是瑶光王王兄之子。这位亲王当年虽行为不检,却有恩于明将军。亲王与瑶光王室有嫌隙,正值壮年,却无故身亡。他过世后,明将军将他的骨肉寻了回来,只说是自己的孩子。怕招人耳目,不敢养尊处优。明将军知道明煦与明熙亲厚,在信中再三叮嘱明煦入宫之后绝不可对任何人提起明熙,免得给明熙惹来祸患。

次日,明熙早早起来为兄长送行,却听说明煦已经上路了。分别之前也没能再见上一面。

四个月后,终于盼到了太学散学的日子。明熙迫不及待地要与哥哥见面,不顾禁令从将军府偷跑了出来。走了整整一晚的夜路,才到瑶光王宫。他躲到王宫偏门外偷看那些散学的士子,盼着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哥哥。

士子们差不多都走得尽了。明熙终于看到了哥哥的身影。与明煦一起出来的还有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少年,两人被数名护卫簇拥着。那少年锦衣华服,戴白玉冠,系着水粉系带。丰神俊朗,自有一番脱俗的神韵,仿佛是下凡的仙子。

明熙从未见过生得这般好看的人。他见哥哥看着那个少年的眼神与看别人时是不同的。而他自己也属于那个“别人”的范畴。又听他哥哥与那少年交谈甚欢,完全没有着急回家的意思,于是心里有些不快。

这时候那个少年发现了他,转过头来喝问:“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