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龙抬头

画灵人 悠悠慢 2027 字 2022-10-01

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由于中华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古时候,历朝历代都将这个日子看得很重,到了这一天,再高贵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也得亲自下田耕地,更早的时候皇帝也会亲自做表率,因此有“皇娘送饭,御驾亲耕”的说法。

而关于“龙抬头”的由来,传说是因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皇大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准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就偷偷下了一场大雨,因此被玉帝打出天宫,镇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铭记龙王降雨之恩,为拯救龙王,每日向天祈祷,最后求得玉帝开恩,在农历二月二这天,将龙王从大山底下释放出来,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全国各地在这一天,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敬龙祈雨,让上天保佑丰收。

至于我们这地方,因为是少数民族山区,所以祭祀的方式也更加不大一样,赋予的意义也更多,最重要是煮红蛋祭桥。因为人们认为,人从另一个世界来到人间,都是从桥上过来的,修桥祭桥,旨在祈求“桥神”送子送福,希望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出行逢凶化吉。除了祭桥,通常还会祭一些大树,石头,水井,或者一些古老的,被认为拥有神性的东西,以求神灵保佑孩子免灾去疾,易养成人。到了这一天,人们都会带上香纸蜡烛,糖果,煮好红蛋糯米饭,剪好裁纸等祭品,到附近的桥上、水井边,或者大树下祭祀,向路人赠送自己家带来的食品,举行各种各样的盛会,很是隆重,就连迁徙至此的汉族,也渐渐被同化了。

记得小时候,这一天去上学的话,但凡有桥有水井的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等着向路人送出自家的食品,不管认不认识都会很热情,尤其小孩更是能得到贵宾般的待遇,一路又吃又带的。等去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撑得吃不下去,包里也塞满了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各种蛋,和糯米饭团。除了这些,长辈还会用毛线编织成“蛋箩”,将染好的蛋装进去,让小孩子挂在脖子上玩,小时候一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处找人“打蛋”,看看谁脖子上挂的蛋更硬。

昨晚我回来的时候,老妈已经将今天要用的鸡蛋鸭蛋都煮好了,然后连夜帮着她全部染上了色,有红的绿的紫的三种色,装在一起还挺好看的,煮好的时候是五十个,被我一边干活一边吃掉了三四个。

将香纸烛糖食果品这些东西,都收拾进小提篮里装好,等天完全亮的时候,糯米饭也已经蒸熟了,趁着热团成二十来个拳头大小的饭团,并抹上一点红装好后,就和我妈提着篮子,领着狗关上门去祭桥了。

李家寨田坝对面,就有一座通向对面大山的水泥桥,最开始就是李家修的,所以一般将自家房前屋后的小桥小井祭祀过后,李家的人都会最后来这里,另外像我家对面的潘老海家这些已经搬到李家寨来的。为了图个方便也会过来,而我家附近没有属于我家的小桥和水井,就直接来到了这座水泥桥上。

将一起带来的剪纸贴到桥头上,摆上祭品烧过香纸,最小的长辈李睿和满奶,也提着篮子过来了,等了一会后,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从山上的寨子里下来去上学的孩子,出门溜达看会的人,也相继过去了好一些。最后一圈弄下来,篮子里的东西送是送出去完了,但是也收了别家的一些回来,还被后面到来的潘老海及另外几乎外姓人家劝着喝了些酒,吃了几片大肥肉。

现在日子已经好过了许多,吃不了多少东西,互相送来送去的,也就个心意,图个吉利而已。

本来还想去人更多,更热闹的潘家院下面大桥逛一圈,凑个节日气氛,但一想到老头子不让我去凑热闹,也就索性作罢了,等老妈她们几个妇女,约好去了一个堂嫂家打麻将,和小叔李睿吹了会牛后,就提着篮子回了家。

自从小媳妇和我在家里住了半个月后,二楼这边的小套房,就正式成为我的地盘了,我在家里的东西,都已经被老妈收拾了过来,而原来的房间,用老妈的话说,则留给芸姐母女再来的时候住。

昨晚睡得香的原因,除了山上条件实在不行,更多的自然还是因为,房间里有张晓微留下的气息,无所事事的往床上一躺后,就和远在省城,已经去到店子开门营业的小媳妇视频聊了起来。

十多天下来,店子已经算重新进入了正轨,虽然还没有遇上恶鬼害人之类的“大生意”,但靠着卖袁金柱画的护身符和符水,及批发过来的手串挂件摆件这些东西,也还能保持收支平衡,还有些盈余。袁金柱也不再像头几天那样到处乱逛,留在店里的时间越来越多,已经开始让杨小天接触他那些道家的东西,不过就是据说心情好像不大好,几天下来,杨小天东西没学到什么,倒是挨了不少的骂,问他是不是遇上了什么不顺心的事也不愿说。而芸姐的休闲城改行,投资西餐厅的事,也已经从策划阶段,开始来到了实施阶段,好像还挺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张晓微帮忙带李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