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听到这个消息,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抓捕无辜百姓,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斗争,而是在践踏王法。
“他们抓了几个人?”
“三个,都是城中的普通商贩,平时靠卖报纸赚点小钱补贴家用。”苏墨咬牙切齿,“陈文渊的人说他们传播妖言惑众,要押回京城治罪。”
赵大人听完,也是怒不可遏:“岂有此理!区区太师府长史,竟敢随意抓捕百姓!这是目无王法!”
杨昭却冷静下来,脑中快速思考着对策。
陈文渊这一招确实毒辣,抓捕几个小商贩,既能震慑其他人不敢再传播《汝州新报》,又能给杨氏扣上“蛊惑民心”的帽子。
但他显然低估了汝州百姓对杨氏的感情。
“家主,城中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他们都在为那三个人鸣不平。”李沐风匆匆赶来汇报,“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乱子。”
杨昭站起身来:“走,我们去看看。”
一行人来到城中心的广场,只见黑压压聚集了数百名百姓,群情激愤。
“凭什么抓我们的人!”
“那三个兄弟什么坏事都没做,就是帮着卖报纸!”
“杨家主的报纸教我们种地,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这也有错?”
人群中,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农站在石台上,声音颤抖却坚定:“乡亲们,我活了七十多岁,见过多少贪官污吏!可杨家主不一样,他是真心为我们好的!”
“老张头说得对!”另一个中年汉子接过话头,“我家用了杨家主教的新农具,今年收成比往年多了一倍!”
“我儿子在杨家主的工坊做工,一个月能赚三两银子,比以前种地强多了!”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全都在为杨昭辩护。
赵大人在旁边听着,心中震撼不已。
他在朝中多年,见过太多官员,但从未见过哪个官员能得到百姓如此发自内心的拥护。
就在这时,陈文渊带着一队人马出现在广场边缘。
“都散了!不许聚众闹事!”陈文渊厉声喝道。
百姓们看到他,情绪更加激动。
“放了我们的兄弟!”
“你们凭什么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