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在京城的倒台,如同巨石落水,激起层层波澜。昔日那些依附钱家的商贾,争相涌向杨家和柳家新组建的“京城丝绸商会”。他们渴望获得优质的蚕丝原材,更想学习那能大幅提升产量和品质的新型生产技术。整个京城丝绸市场,在短短几日内,便呈现出一番焕然一新的景象。
杨昭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深知,这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钱家虽倒,其背后牵扯的利益网,以及那些更深层的势力,还未曾浮现。京城这片土地,远比江南复杂百倍。
清晨,杨昭站在京城杨府的庭院中,感受着初升的阳光。苏墨和李沐风站在一旁,等着他的吩咐。
“苏先生,钱德一案,朝廷如何处置?”杨昭问,语气平淡。
苏墨拱手回应:“户部侍郎钱德已被革职查办,其家产抄没大半。御史台正紧锣密鼓地追查其同党。此番,皇上震怒,估计会有不少官员受牵连。”
“皇上可有提及杨家?”
“有。皇上对杨公子在京城所为,尤其是设立‘京城丝绸商会’,稳定市场,表示了赞许。言语间,颇有嘉奖之意。”苏墨回答,“不过,京城其他几大世家,对此却是看法不一。有赞赏者,亦有警惕者。”
杨昭微微颔首。这在意料之中。
“李兄,京城近来可有异动?”杨昭转向李沐风。
李沐风抱拳:“回禀公子,钱家倒台后,京城江湖势力平静许多。不过,属下发现几股不明势力,似乎在暗中观察杨家。他们行事隐蔽,身份难以辨别。”
“无妨。只要不主动招惹,便不必理会。”杨昭挥了挥手,“不过,杨家在京城的人手和产业,仍需严加防范。尤其是在‘天蚕丝’品鉴会之后,我们抛出了‘新型生产技术’的诱饵,定会引来不少觊觎者。”
“属下明白,已加强了戒备。”李沐风应道。
杨昭思考片刻,转身对苏墨说:“苏先生,今日,我欲拜访一位故人。翰林院的王老翰林。”
苏墨闻言,眉梢微抬:“王老翰林?可是那位曾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因上书直谏,得罪权贵而告老还乡的王景和王老?”
“正是他。”杨昭点头。
“王老学识渊博,为人清正,只是脾性孤傲,极少与人往来。”苏墨沉吟道,“杨公子此去,是为何事?”
“求学问道。”杨昭轻描淡写,没有透露更多。他需要从王老翰林那里,了解京城更深层次的权力结构,以及那枚“昊天符诏”的线索。王景和作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接触过无数皇室秘辛和古籍,或许能提供关键信息。
“苏先生可先行安排。备一份薄礼,无需过于贵重,重在心意。”杨昭吩咐。
苏墨领命而去。
下午时分,杨昭乘坐一辆朴素的马车,在李沐风的护卫下,前往京城郊外的一处清幽宅院。这里是王景和告老还乡后的居所,远离尘嚣,甚是僻静。
宅院外,只有两名看门的仆人,见有马车前来,其中一人上前询问。
“烦请通报一声,杨家杨昭,特来拜访王老翰林。”苏墨递上杨昭的名帖。
仆人接过名帖,打量了杨昭一眼,见他衣着朴素,气质温和,倒也没有太多倨傲,只是说:“我家老爷性情清冷,不见外客。不过既然递了名帖,老朽便去通报一声。杨公子请稍候。”
片刻后,仆人返回,态度恭敬了许多:“老爷有请。杨公子请随我来。”
杨昭跟着仆人穿过一条竹林小径,来到一处雅致的院落。院中栽种着几株老梅,虽非花期,却也枝干遒劲,透着一股傲然之气。
一位身着青色长袍的老者,正坐在院中石桌旁,手中捧着一本古籍,头发花白,眉宇间带着几分清冷。正是王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