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江南风暴起,豪门肝胆裂

杨昭一行人轻车简从,星夜兼程,秘密南下。宁远卫的五百精锐乔装打扮,或扮作商队,或伪装成江湖人士,分散行进,悄无声息地汇聚于江南。李沐风亲自带队,一路警惕,确保万无一失。杨昭与苏墨、柳如烟则乘坐一辆看似普通的马车,车内却布置得舒适隐秘,便于他们一路商议。

“侯爷,江南豪族盘踞数百年,根深蒂固。”马车内,苏墨展开一张江南舆图,指点着,“顾氏与吴氏,更是在钱塘、姑苏两地呼风唤雨,其影响力早已渗透到官场、商界,甚至军中。”

柳如烟补充:“他们家族子弟多在朝为官,或掌握地方实权。其商业网络更是遍布江南,涉及丝绸、茶叶、盐铁、漕运等多个领域,几乎垄断了江南的经济命脉。”

杨昭闭目养神,听着两人的汇报,脑海中不断勾勒着江南的权力与财富网络。他此行,不单是奉旨查案,更是要彻底打破旧有的格局,为大乾的新政铺平道路。

“顾氏与吴氏,在京城对杨氏的打压,以及在江南对工坊的破坏,还有挖走工匠,这些都只是开胃菜。”杨昭睁开眼睛,目光沉静,“真正的较量,是看谁能更快、更狠地抓住对方的命门。”

柳如烟轻叹一声:“侯爷的‘备用方案’,确实让顾氏和吴氏吃了大亏。那些带着‘改良技术’的工匠,已经让他们在仿制过程中投入巨大,却迟迟无法量产合格品。现在,他们的库房里堆满了次品,资金链也开始紧张。”

“这还不够。”杨昭摇了摇头,“他们以为是技术缺陷,或者杨氏留了一手。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那不是缺陷,而是致命的毒药。”

苏墨闻言,心头一凛。他明白杨昭的意思,那些“改良技术”的细微缺陷,足以在关键时刻让顾氏和吴氏的产品彻底崩盘,甚至引发更大的灾难。

抵达江南府城,杨昭一行并未直接亮明身份。他们选择了一处隐蔽的宅院作为临时落脚点。李沐风立即派出宁远卫的精锐,化整为零,潜入城中,开始收集顾氏和吴氏的详细情报。苏墨则开始整理清吏司在京城查获的,与江南两家相关的案宗,为后续的行动做准备。柳如烟则利用杨氏在江南的商业渠道,秘密接触一些与顾吴两家有嫌隙的商贾,暗中拉拢。

数日后,情报如潮水般汇聚到杨昭手中。顾氏族长顾延庭,老谋深算,其家族在江南经营丝绸和漕运,与朝中多位官员有姻亲关系。吴氏族长吴天德,性情暴烈,家族以盐铁和茶叶为主,私下豢养了大量武者,势力庞大。两家虽有竞争,但在面对杨氏的崛起时,却能迅速联手。

“侯爷,顾氏的丝绸工坊最近出现了大问题。”一名宁远卫番子低声禀报,“他们新生产的一批丝绸,在晾晒时发现大面积褪色,而且纤维脆化,根本无法上市。顾延庭为此大发雷霆,已经处置了多名工匠。”

“吴氏的盐铁生意也不好过。”另一名番子接着说,“他们仿制的铁器,在几次测试中出现断裂,甚至有士兵在使用时受伤。火器更是不堪,几次试射都炸膛,造成人员伤亡。现在军方已经停止采购他们的铁器和火器。”

杨昭嘴角微动,这正是他预料中的结果。那些“改良版”技术,在初期确实能蒙蔽人,但一旦投入大规模生产和实际使用,其致命的缺陷便会暴露无遗。

“是时候了。”杨昭轻声说。他看向苏墨,“苏墨,备好奏折,我要拜访江南巡抚。”

江南巡抚林大人,是朝廷派驻江南的最高长官,他虽对顾氏和吴氏有所忌惮,却也乐于看到杨氏与他们相争,以削弱豪族势力。当杨昭以宁远侯的身份秘密拜访时,林巡抚先是吃了一惊,随后便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侯爷此番南下,想必是奉了圣旨,要为陛下清查江南积弊。”林巡抚拱手,态度恭敬而又谨慎。

杨昭没有废话,直接亮出了皇帝的密旨,以及清吏司在京城查获的部分证据。当看到奏折上顾氏和吴氏与京城魏国公府勾结,以及私下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罪证时,林巡抚脸色微变。

“陛下赐予臣便宜行事之权,凡有阻挠者,可先斩后奏。”杨昭语气平静,却字字如刀,“林大人,您是朝廷命官,当知何为国法,何为大义。”

林巡抚额头渗出细汗。他清楚杨昭的手段,也明白皇帝对杨昭的信任。这是要他站队,而且是站在杨昭这边。他沉吟片刻,最终下定决心:“侯爷放心,下官定当全力配合清吏司查办此案,绝不姑息养奸!”

“很好。”杨昭微微颔首,“江南的顾氏和吴氏,是陛下要清除的毒瘤。但他们势力庞大,牵连甚广,要连根拔起,需从其最薄弱之处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