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新官上任,京城震动

杨昭离开工部,没有回府,而是走入京城最热闹的街市。他驻足于铁器铺前,看着火光四溅,听着铁锤敲击的响声。他拿起一把普通的菜刀,刀刃粗糙,分量重,手感并不好。他心中估算着成本与售价,对照着系统【知识库】中关于冶炼与锻造的资料。

街边,有贩卖农具的小摊,犁铧、锄头,样式古旧,效率低下。杨昭还特意去了几处贩卖矿石的铺子,那些石块未经精炼,杂质甚多。他听着商贩们谈论各地矿山的出产,以及运费高昂,损耗惊人。

他发现,这个时代的生产力瓶颈,远比他想象的要大。每一件粗糙的铁器,都代表着巨大的成本和低下的效率。而这背后,是落后的技术、混乱的管理、以及盘根错节的利益链。

京城的风,确实比江南更为凛冽,吹拂过他的脸庞,却点燃了他胸中的一团火。他要让这片看似沉寂的土地,因为他的到来,而真正沸腾起来。

与此同时,工部矿山冶炼司内,张老吏和另外几名吏员正忙得焦头烂额。一个时辰的期限,让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翻箱倒柜,尘土飞扬。那些被刻意隐藏、涂改的账册,那些随意堆放、无人问津的矿产图纸,此刻都成了催命符。

“快!再快些!”张老吏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他指挥着手下,声音带着哭腔,“要是拿不出来,咱们都得吃牢饭!”

他们平日里偷懒耍滑惯了,哪里见过这阵仗?杨昭的冷静与决绝,让他们脊背发凉。他们意识到,这位新来的郎中,不只是说说而已。

而国子监那边,杨昭离开后,祭酒公房内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赵德义脸色铁青,他捋着胡须,怒意难平。

“这杨昭,好大的口气!”赵德义提高嗓门,对钱文远和其他几位博士说,“将奇技淫巧与圣贤之道并论,简直是斯文扫地!国子监的清誉,岂容他如此践踏?”

钱文远则显得更为内敛,他摩挲着茶杯,没有立刻附和。“赵博士,陛下旨意已下,杨祭酒毕竟是得了圣恩。他虽出身商贾,但在茶园、丝绸、盐铁上的手段,咱们也听闻一二。”

“哼,那不过是些雕虫小技,上不得台面!”赵德义嗤之以鼻,“国子监乃是为朝廷培育栋梁之才,岂是那些工匠、商贾可以比拟的?”

钱文远没有争辩,他只是暗中打量着赵德义。赵德义固守旧规,却不思进取。而杨昭,虽然言行出格,却似乎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钱文远心中衡量着利弊,杨昭的那句话——“若有学子对这些‘奇技’感兴趣,国子监也当为他们提供学习的途径”——让他看到了某种可能。或许,这其中有可为之处?

当夜,杨昭回到杨府,苏墨早已等候多时。

“郎君,矿山冶炼司的初步清查,已经有了眉目。”苏墨递上一份厚厚的报告,神色凝重,“情况比想象的更加糟糕。”

杨昭接过报告,他没有立刻翻阅,而是示意苏墨坐下。

“说来听听。”他轻声说。

苏墨深吸一口气,开始汇报:“矿山冶炼司下辖六处铁矿,三处铜矿,两处盐矿。然而,根据账目显示,近五年来,产量锐减,亏空巨大。许多矿场名义上开采,实则荒废。账册上,人员冗余,虚报冒领,空饷遍地。单是矿工的俸禄,便有三成是给不存在的人发着。”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冶炼方面,技术老旧,损耗惊人。大部分矿石未经精炼便直接冶炼,导致成品率极低。而且,司内官员与地方豪强勾结,低价将矿石贩卖给私人作坊,再高价购回劣质成品充数。更有甚者,将朝廷的矿产私自开采,中饱私囊。”

杨昭听着,脸色平静,没有露出丝毫怒意。他知道,这正是这个时代官场的常态,也是皇帝将这些烂摊子交给他,让他去清理的原因。

“可有确凿证据?”杨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