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郡县制的开始

这如何让他们接受得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们可都是举荐制为主的!和陈平所言的科举制类似的,那也只是选拔小吏!!

冯劫最先站出来——他是如今的世家之首,他不得不站起来。

“陛下!丞相此言,实乃动摇国本啊!我大秦以军功立国,以法治天下,世代忠良,方得朝廷信重!”

“如今若大开科考之门,让那些只知死读诗书、不明实务的酸儒,甚至来历不明的乡野之人充斥朝堂,如何保证其对陛下的忠诚?又如何确保政令通达,不违背秦法?”

军功治国也就罢了,毕竟他们怕死,比不了;后来他们陛下不断的从养济院里面提拔上来臣子重用,他们也忍了,毕竟是陛下自己手底下的嫡系势力(他们家后人也在里面)……

可这实在不能忍!!!

闻外公此言,嬴渡不受控制的眼神微微一凝,那双眼睛黑的外人心慌。心中止不住的叹气:‘输了啊,打赌没赌过父皇。’

——他以为外公能看得清的。

毕竟二十几年前的那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后,改良过的军功爵制撑到现在已经到达了临界点,再不改那父皇退位之后,他一掌权面对的就必定是乱局。

(解释一下,嬴渠梁大概是小炎子登基之后就魂归地府了。)

有人看不清局势……那可麻烦了。

有人带头,立刻有数位大臣附和: “冯老先生所言极是!选官之道,首重德行与忠诚,岂是几场考试所能定夺?”

“若让无知小民骤得高位,必生骄矜之心,目无尊上,长此以往,纲纪何存?”

“各地学子水平参差,若一味以文章取士,恐偏远之地永无出头之日,有失公允!”

“……”

吕雉已担任九卿之责,她和陈平是一伙的,厉声问:“如今天下承平已久,开疆拓土之功渐少,若仍固守军功旧制,岂非令后来者无路报国?”

“陛下推广教化二十余载,民间聪颖好学之辈层出不穷,若不能为其开辟正途,难道要任其埋没乡野,或心生怨望吗!!”

叽里呱啦的一顿吵。

终于有了一个家伙鹤立鸡群,他蹦出来慷慨激昂:“陛下若执意如此视祖宗基业于无物,那臣只好以死为谏!!”

此言一出,一时间满堂寂静。

这就是帝王在外传什么善于纳谏的名声的坏处之一——刚入朝堂上的少年人是真的会认为这事是真的。

……虽然范增已经寿终正寝有快十年了,可还是有人愿意相信上面这位真的什么谏言都会听。

只能说这再一次证明了科举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