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波澜再起,内外交困

帝国的陆海双翼刚刚展现出震慑四方的力量,内部的暗流与远方的威胁便如同嗅到血腥的鲨鱼,再次聚拢而来。功高震主的猜忌、旧利益集团的反扑、以及潜在强敌的窥伺,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向着权倾朝野却又如履薄冰的林宸,悄然罩下。

一、 朝堂风雨,明枪暗箭

大朝会,气氛诡谲。北疆与南洋的捷报余音尚在,弹劾的奏疏却已如雪片般飞至通政司。这一次,矛头不再直接指向铁路或蒸汽机,而是变得更加隐晦与恶毒。

一位素以“清流”自居的御史,手持玉笏,痛心疾首:

“陛下!臣闻北疆雅克萨之战,我军虽胜,然有边将贪功,擅杀已降罗刹俘虏,有伤天和,恐招致更烈之报复,坏我大明仁德之名!此风断不可长!”

另一人则看似忧国忧民:“南洋海战,耗费国帑无数,虽暂退西夷,然听闻海军将士赏赐过厚,远超陆师旧例,长此以往,恐引军心不平,陆海失衡,非国家之福啊!”

更有甚者,将矛头指向了根本:“臣近日观京通铁路营运账目,虽收入不菲,然其修建、维护,皆由‘铁路总局’与‘远洋公司’等衙署专营,利权过于集中,恐非朝廷之利,易生贪腐壅蔽之弊……”

这些奏疏,避实就虚,专攻“道德”、“平衡”、“制度”等软肋,其背后显然有高人指点,意在离间君臣,挑动军方矛盾,并试图将林宸体系下的新兴产业重新纳入传统官僚体系的掌控之中。

龙椅上的崇祯,面色平静地听着,手指却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捷报带来的喜悦,迅速被这些提醒他“林宸势力过大”的言论所冲淡。他需要林宸的能力来维系帝国的强大,但也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制衡。

林宸立于殿下,面无表情。他知道,这是旧势力在雅克萨和南洋两次“技术碾压”式胜利后,意识到正面抗衡已无可能,转而发起的政治绞杀。他出列,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

“陛下,雅克萨受降,乃曹变蛟将军依军律行事,罗刹人负隅顽抗,伤亡皆在阵前,何来擅杀已降?若有人质疑,可调前线详细战报及俘虏名录一阅便知。至于海军赏赐,南洋将士蹈海浴血,扞卫国权,赏功罚过,乃激励士气之本,陆师将士若有功于国,朝廷亦从不吝赏,何来失衡之说?”

他先干净利落地驳斥了前两条无稽之谈,随即话锋一转,指向核心:

“至于铁路、公司营生,其账目清晰,每年利润皆有定额上缴国库与内帑,章程俱在,可供诸公随时核查。设立专衙,乃为效率计,避免旧有衙门推诿掣肘。若诸公认为此制不妥,敢问可有更高效、更利于国之策?莫非重归以往漕运、织造之旧弊,方是正理?”

他不辩解,不哀求,而是以事实和数据反击,并将问题抛回给对方,逼他们拿出替代方案。这番应对,有理有据,气势不坠。

崇祯看着林宸那坦荡而自信的姿态,心中权衡。他知道这些弹劾大多空泛,但其背后代表的政治压力却真实存在。他需要安抚。

“林爱卿所言在理。功必赏,过必罚,此乃朝廷法度。铁路、公司之利,朕亦深知。然,诸位爱卿所虑,亦是为国之心。”崇祯采取了和稀泥的态度,“日后相关事宜,需更加公开透明,各部亦当协同,共谋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