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铁轨延伸,暗礁密布

皇帝的金口玉言为蒸汽机车与铁路建设扫清了朝堂之上最明显的障碍,然而,当理念开始化为实际行动,当勘测队的木桩钉入泥土,利益的铁拳与观念的壁垒便从四面八方合围而来。第一条实验性铁路——京通线,从其孕育之初,便注定要在荆棘中艰难前行。

一、 勘测受阻,寸步难行

工部与格物院联合组成的勘测队,刚出京城不久,便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官爷,这地不能征啊!这是俺们村祖祖辈辈的祭田,动了要坏风水的!”

“这块林地是王公公家的产业,你们也敢动?”

“凭什么让这铁怪物从我们庄子过?吵着人了怎么办?惊着祖宗安宁怎么办?”

乡绅耆老、地主豪强、乃至地方胥吏,或明或暗地设置障碍。流言在乡野间传播得更甚:“那铁车是阎王爷的坐骑,专吸地气,所过之处,三年不长庄稼!”“坐了那车,魂都会被拉走!”

勘测进度异常缓慢,冲突时有发生。负责此事的工部官员焦头烂额,频频向京城求援。

二、 朝堂角力,借题发挥

勘测受阻的消息传回,立刻成了保守派官员攻讦的弹药。

“陛下!臣早说过,此物扰民!如今勘测尚且如此,若真修建起来,还不知要激起多少民变!此非强国,实乃乱国之源!”

“林太师一味求新求快,罔顾民情,此非为臣之道!”

他们巧妙地将技术争议转化为“扰民”与“罔顾民情”的政治问题,试图从根本上否定铁路建设。

林宸对此早有预料。他没有在朝堂上进行无谓的争辩,而是向崇祯呈上了一份详尽的《铁路建设征地补偿及安抚章程》。

章程明确规定:按市价足额补偿征地费用;优先雇佣当地百姓参与铁路建设,给付工钱;对受影响的村落,酌情减免部分税赋;由格物院派出专人,向百姓通俗讲解铁路原理,破除迷信谣言。

同时,他密令苏明远,动用力量,查清几个带头闹事、背景深厚的乡绅豪强的底细,尤其是他们与漕运集团、乃至朝中某些官员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