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的局面于大明有利,但林宸深知,久守必失,且国力的消耗亦是实实在在的。他从未将希望完全寄托于皇太极自行退兵,暗中筹备的雷霆一击,已然就绪。这一次,他要的不是击退,而是重创,是打断后金的脊梁,使其数年之内无力南顾。
一、 密令频传,四面楚歌
林宸的书房,烛火再次彻夜长明。一道道加密的命令,通过不同的渠道,悄然发出。
给卢象升的命令是:“卢师,宣大之兵,不必再佯动牵制。着你部精锐,联合大同镇兵马,出塞直捣土默特、察哈尔等与皇太极结盟的蒙古部落!焚其草场,掠其牛羊,迫其与后金离心!若能阵斩或俘获其酋长,为上功!”
给登莱水师黄龙和沈廷扬的命令更加大胆:“水师主力,不必再局限于袭扰辽东沿海。集结所有大型战舰,装载精锐陆师及部分新式火炮,由沈廷扬引导,跨海东征,目标——朝鲜!朝鲜被迫臣服后金,供应粮草,乃皇太极重要臂助。迫其重新向我大明称臣,断皇太极一臂!若朝鲜王廷不从,可攻占其仁川、汉城一线,以战迫和!”
给曹变蛟的命令则更加致命:“变蛟,你部游骑任务变更。放弃对小股运输队的袭击,集中力量,寻找皇太极中军大营附近的大型粮草囤积地或其火药工坊!本阁已通过特殊渠道,获知其几个可能的位置(利用审讯内鬼及分析情报所得)。找到它,不惜代价,毁了它!”
这是一盘大棋。北面打击蒙古盟友,东面斩断朝鲜臂助,背后捅向其最致命的后勤命脉。林宸要的,是让皇太极陷入真正的“四面楚歌”。
二、 朝堂定策,孤注一掷
如此大规模、多方向的主动出击,所需资源巨大,风险亦是不小。林宸需要在朝堂上,为这最后一搏,争取到毫无保留的支持。
他再次站在了皇极殿中央,面对或许是他此生最重要的一次陈述。
“陛下,诸公!”林宸的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与皇太极的僵持,已近两月。我军民疲惫,国库消耗亦巨。然,虏寇同样已是强弩之末!其后勤不继,军心浮动,盟友生疑!此正是天赐良机,予我大明雷霆一击,永绝后患之时!”
他详细阐述了四面出击的计划,并未隐瞒其中的风险。“……跨海征朝,或有风浪之险;深入虏后,必有血战之危;北击蒙古,亦需长途奔袭。然,相较于坐困愁城,等待未知之变,主动出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方是强者之道!”
不出所料,立刻有保守官员站出来反对:“太师!此计太过行险!若有一路失利,则满盘皆输!届时京师空虚,虏寇若趁势猛攻,如何是好?不如稳守待变……”
“稳守待变?”林宸猛地打断他,目光如炬,“等待什么变?等待皇太极粮尽自退?然后等他休养生息数年,再次卷土重来?还是等待我大明国库彻底耗尽,内部生乱?诸公!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待变’了!皇太极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唯有以攻代守,以战止战,方能杀出一条生路!”
他向前一步,气势逼人:“至于京师安危,本阁已有万全准备!京营、神机营经过整训,战力非昔比可比!城防工事已固若金汤!更何况,皇太极主力被赵率教将军牢牢牵制在蓟州一线,其若敢分兵回援京师,则蓟州前线我军可顺势反击,断其归路!此乃环环相扣之局,非盲目行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