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宸在江南犁庭扫穴,京城的暗流却愈发汹涌。那潜伏的阴影,如同耐心的猎人,在林宸远离权力中枢之际,悄然布下了更致命的陷阱。
一、 朝堂发难,旧事重提
紫禁城,文华殿。例行朝会,气氛因一份突如其来的奏疏而骤然紧张。
一名御史出列,手持玉笏,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刻意:“陛下!臣要弹劾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林宸,十大罪状!”
满殿哗然!林宸如今圣眷正浓,江南办事虽手段酷烈,却也是奉了钦命,何人敢在此刻捋其虎须?
崇祯皇帝眉头微蹙,但并未阻止:“讲。”
那御史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其一,擅权专断,排除异己!江南官场动荡,林宸借钦差之权,大肆罢黜官员,安插亲信,视朝廷法度如无物!其二,结交边将,图谋不轨!与卢象升、曹变蛟等边镇大将书信往来密切,更以新政为名,行掌控军权之实!其三,蛊惑圣听,操纵朝政!其新政看似利国利民,实则聚敛财富,收买人心,其心叵测!其四……”
一条条罪状,看似义正辞严,实则多是捕风捉影,牵强附会,但组合在一起,却勾勒出一个权臣跋扈、尾大不掉的骇人形象。尤其“结交边将”、“图谋不轨”八字,更是直指帝王心中最深的忌讳。
“住口!”新任兵部尚书(林宸提拔,坚定支持者)怒而出列,“胡言乱语!林阁老一心为国,新政成效有目共睹!北疆大捷,江南清弊,哪一桩不是利在千秋?尔等在此构陷忠良,是何居心?!”
那御史毫不示弱,反唇相讥:“利在千秋?只怕是利在林氏一门吧!请问尚书大人,林阁老提拔的官员,有多少出自其门下?边镇将领,又有多少对其唯命是从?此等现象,正常否?!”
“你!”兵部尚书气结。
这时,一位一直沉默的老亲王(与成安侯有姻亲,对林宸新政深恶痛绝)缓缓开口,语气沉重:“陛下,老臣本不该妄议朝政。然,林宸此人,崛起过于迅速,权势过于煊赫。纵观史册,凡此等人物,往往非国家之福。御史所言,虽或有夸大,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陛下……不可不察啊。”
他话语平和,却字字诛心,将林宸与历史上的权奸类比,试图在崇祯心中种下猜疑的种子。
朝堂之上,支持林宸的寒门官员与反对他的保守势力顿时吵作一团,互相攻讦,乱成一团。
崇祯皇帝面沉如水,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他信任林宸的能力,也需要林宸来维系这摇摇欲坠的江山,但“功高震主”、“结交边将”这些词,如同毒刺,深深扎进了他的心里。他挥了挥手,疲惫道:“此事容后再议。林爱卿尚在江南办差,岂可听信一面之词?退朝!”
二、 林府危机,图穷匕见
京城林府,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杀机。
那个被安插进来的护卫副头领赵四,在接到幕后“务必在林宸回京前动手”的严令后,终于决定铤而走险。他观察到小林萧每日午后会在后园练习射箭,护卫相对松懈,便计划制造一场“流矢误伤”的意外。
这日午后,阳光明媚。小林萧正在箭圃专注地拉弓瞄准。赵四潜伏在假山之后,眼神阴鸷,手中强弓已然拉满,箭簇瞄准的,却是小林萧身旁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他算准了角度,这一箭射中树干反弹,有很大几率能“意外”擦伤甚至射中小林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