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几个穿着顺天府号衣的吏员,在一个书办模样的人(是苏明远安排的)带领下,来到聚集区。
“乡亲们!林青天有令!招募妇人缝制军衣、护理伤兵!每日管两餐稠粥,另计工钱!有愿者,来此处登记!”
声音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引起了一阵细微的涟漪。一些尚有气力的妇人相互看了看,眼中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能靠自己力气换口饭吃,总比在这里等死强。
王氏麻木的眼神动了动,她看着怀里的儿子,又看了看那招募的地方,最终,一种母性的本能让她挣扎着抱起狗娃,踉跄着向那边走去……哪怕只有一丝可能,她也要让儿子活下去。
这微弱的星火,在无数绝望的心灵中闪烁,虽不足以燎原,却是在这至暗时刻,人性与秩序残存的证明。
五、 惊涛将至,砥柱何人?
昌平督师行辕,孙传庭面对着地图,眉头紧锁。夜袭宣府虽有小获,但大同王朴态度暧昧,曹变蛟欲动而受掣肘,整体战局依然被动。他收到密报,皇太极因水师袭扰辽东,已严令多尔衮、豪格加快进攻节奏,企图在明军援兵大集之前,拿下宣大之一!
“报——!督师!紧急军情!虏酋多尔衮亲率主力,猛攻怀来至居庸关一线隘口!尤世威将军告急!”
“报——!大同方向,多尔衮部将阿巴泰率偏师,绕过曹变蛟将军防区,似欲断我昌平与宣府联系!”
坏消息接踵而至。皇太极显然调整了策略,不再执着于一城一池,而是利用其骑兵机动优势,多点突击,试图分割、包围明军重兵集团!
孙传庭一拳砸在地图上:“好个皇太极!果然厉害!”他深吸一口气,知道决定性的时刻即将到来。
“传令曹变蛟,放弃出击计划,固守大同,警惕王朴!”
“传令昌平各部,即刻集结,随本督师驰援居庸关!绝不能让虏寇再叩京门!”
“八百里加急,报知陛下与林侍郎,前线危急,请朝廷速筹援兵,稳固京畿!”
一时间,整个北疆战局风起云涌,惊涛拍岸!宣府、大同、居庸关,每一个节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孙传庭如同激流中的砥柱,试图稳住这即将倾覆的危局。
而在京城,林宸接到孙传庭的急报,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水师的胜利带来的喘息之机已经用尽,接下来,将是决定大明国运的正面碰撞!他必须确保京城稳固,粮道畅通,并随时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巨变。
北方的天空,被战火映成了暗红色。惊涛裂岸之声,已隐约可闻。谁能在这国难当头的惊涛骇浪中,成为那根稳住乾坤的砥柱中流?
---
(第八十一章, 生死鏖兵,忠魂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