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大捷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当“靖海”号率领着满载南洋香料、苏木、象牙和白银的船队缓缓驶入天津港时,整个码头都沸腾了。无数百姓和商人簇拥在岸边,争相目睹这支创造了奇迹的船队。
林宸亲自到天津迎接。当他看到“靖海”号船体上斑驳的弹痕和修补痕迹时,心中不禁一紧。赵承武、陈永华等人下船拜见,虽然面带疲惫,但眼神中充满了胜利的骄傲。
“末将幸不辱命!”赵承武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草民……下官幸不辱命!”陈永华也激动地改口,他已被授予市舶司副提举之职。
林宸连忙扶起二人,目光扫过那些带伤却挺直脊梁的水师官兵,朗声道:“诸位将士辛苦了!此战扬我国威,打通海路,功在社稷!本官定当奏明陛下,为诸位请功!”
“大明万胜!林大人万胜!”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随后举行的凯旋仪式上,崇祯皇帝派太监前来犒赏三军,并宣读了嘉奖圣旨。林宸因“督练水师有功”、“力排众议开海”被赏赐金银绸缎,其开海政策得到了皇帝的正式肯定。赵承武擢升参将,陈永华授实职,所有参战官兵皆有厚赏。
朝堂之上,林宸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连周延儒一党,暂时也不敢直撄其锋。
然而,表面的风光之下,暗流依旧汹涌。
庆功宴后,林宸在书房单独接见了赵承武和陈永华,详细了解海战细节和东南见闻。
“大人,郑芝龙虽暂时退却,但其根基未损,实力犹存。”赵承武面色凝重,“末将观其舰队,船坚炮利,绝非寻常海盗可比。此次若非邹巡抚及时赶到,胜负犹未可知。”
陈永华补充道:“大人,荷兰红毛夷盘踞台湾,舰船犀利,火炮尤甚。他们在巴达维亚(雅加达)的总督对朝廷开海极为不满,暗中与郑芝龙仍有勾结,不可不防。”
林宸听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他知道,舟山之胜只是打破了郑芝龙不可战胜的神话,远未到高枕无忧的地步。
“水师建设必须加快!”林宸沉声道,“登州船厂要全力开工,仿制乃至改进‘靖海’号,至少要再建五艘同级战舰!另外,火炮研发也要抓紧,我们要有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炮!”
“大人,”陈永华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下官在月港时,听闻一些消息。周阁老的人……似乎在暗中接触郑芝龙,似有……似有缓和之意。”
林宸眼中寒光一闪。周延儒果然贼心不死!正面攻击无效,便想从背后拆台,试图通过与郑芝龙妥协来否定开海政策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