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孤城血战,忠奸莫辨

“是袁督师!袁督师勤王来了!”城头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守军士气大振。

林宸也精神一振,但随即,他的心又提了起来。历史上,袁崇焕率关宁军抵达北京后,与后金军在广渠门外爆发激战,虽然暂时击退了敌军,但其“纵敌深入”、“与虏媾和”的流言也随之而起,最终导致了崇祯的猜忌和其自身的悲剧。

他紧紧盯着城外那支与后金骑兵绞杀在一起的关宁军,心情复杂。他希望袁崇焕能赢,能解北京之围,但他更知道,这场胜利之后,等待着袁崇焕的,将是更加凶险的政治漩涡。

广渠门外的战斗异常惨烈,关宁军与八旗兵杀得难分难解。最终,后金军暂时退去。袁崇焕要求率军入城休整,却被崇祯严词拒绝,只允许其在城外东南角扎营。

消息传到林宸耳中,他暗叹一声。皇帝的猜忌,已经毫不掩饰了。

随后的几天,局势变得更加诡异。后金军继续围城,但并不全力进攻,反而像是在等待什么。而朝堂之上,关于袁崇焕“引寇胁和”、“擅杀毛文龙”、“与虏暗通款曲”的谣言愈演愈烈。甚至有人将后金兵能够长驱直入,归咎于袁崇焕故意放纵!

林宸心知这是皇太极的反间计,但他人微言轻,根本无法在朝堂上为袁崇焕辩解。而且,袁崇焕之前擅杀毛文龙、以及此次与后金军作战时一些有争议的指挥(如部队过于靠近京城,引起恐慌),也确实授人以柄。

这天夜里,林宸正在府衙处理公务,一名小太监悄悄送来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信。信上只有一句话:“蜚语流长,君心难测,蓟辽根基恐将动摇,望早作绸缪。”

林宸看着这没头没尾的信,心中剧震。这显然是宫中或朝中与他交好,或看好他未来的人,在向他示警!皇帝对袁崇焕的忍耐,恐怕已经到了极限!一旦袁崇焕倒下,整个辽东防线将瞬间崩塌!

他必须做点什么,不是为了救袁崇焕(他知道历史大势难以挽回),而是为了在袁崇焕倒台后,尽可能快地稳住局势,保住辽东防线不至于彻底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