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把许知意当女儿疼

傅叶澜回部队,一晃眼就已经一个多月了。日子仿佛被拉长,又仿佛被缩短,在许知意每日问诊、制药、偶尔对着窗外发呆的循环中,悄无声息地流淌。傅母将儿子的思念和叮嘱牢牢记在心里,生怕这个刚过门、儿子又宝贝得跟眼珠子似的媳妇儿,一个人住在小楼里,又在医务室忙得脚不沾地,会亏待了自己的身子,不好好吃饭。

于是,每天中午,只要家里没什么脱不开身的大事,傅母总会准时提着一个小巧的、编着漂亮花纹的竹篮,出现在医务室的门口。

那竹篮里,总是装着热气腾腾、精心准备的午饭,有时是用瓦罐仔细煨着的鸡汤,汤色金黄,上面飘着几颗红色的枸杞;有时是自家菜地里新摘的时蔬,清炒得碧绿生青;更多的时候,是傅父不知从哪儿弄来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山货或是从河里捞上来的鲜活鱼虾,被傅母用她那几十年练就的好手艺,变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美味。

这份风雨无阻、堪比现代外卖准时的关怀,让许知意心里暖烘烘的。她不是那种只会心安理得接受付出的人,自然懂得投桃报李。

她经常从空间里拿出品质极佳的面粉、肉质紧实毫无腥气的猪肉、甚至一些这个季节少见的新鲜蔬菜,然后变着花样地鼓捣出一些面食。

有时是皮薄馅大、十八个褶像朵花一样的大肉包子,一出笼,那面皮的麦香和肉馅的浓香能飘出老远;有时是元宝似的馄饨,汤底是用空间里带着灵气的井水加上紫菜虾皮调的,鲜得人眉毛掉下来;有时是月牙形的饺子,馅料有时是猪肉白菜,有时是韭菜鸡蛋,蘸上她特调的蒜泥醋汁,一口一个,满嘴留香;有时则是烙得两面金黄、外酥里嫩的葱油饼或馅饼,层次分明,油润可口。

她每次都会多做很多,然后用干净的笼布或者盘子装好,亲自送到傅家老宅,塞给傅父傅母。“爸,妈,我闲着没事做了点,你们尝尝,别嫌弃。”她总是这么说。傅父傅母一开始还推辞,后来见她真心实意,也就乐呵呵地收下了。

吃着儿媳妇做的、比国营饭店还好吃的面食,老两口心里那叫一个美,逢人便夸自家娶了个又能干又孝顺的好媳妇,引得村里那些饱受婆媳矛盾困扰的婶子婆婆们羡慕不已,暗地里没少拿许知意当“别人家的儿媳妇”来教育自家那个。

这天中午,日头正好,暖洋洋地照在医务室斑驳的外墙上。傅母照例提着竹篮,笑吟吟地推开了医务室的门。

屋里,许知意正全神贯注地给村里那位腿脚有毛病的张婶子做针灸。张婶子趴在诊断床上,裤腿挽到膝盖以上,露出有些干瘦的小腿。许知意手指捻动着细长的银针,精准地刺入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动作娴熟,神情专注。阳光透过窗户,在她低垂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阴影,显得她侧脸线条格外柔和。

张婶子听到门口的动静,微微侧过头,看到是傅母,脸上立刻露出了然又带着点羡慕的笑容,声音洪亮地调侃道:“哎呦!他傅婶子,你又来给咱们许大夫送‘爱心午饭’啦?啧啧,这可真是,比那戏文里唱的亲闺女还亲呐!不知道的,还以为许大夫是你肚子里爬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