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到来,驱散了黑夜,却无法驱散笼罩基地的沉重。阳光照亮的是满目疮痍和无声的悲痛。
清理工作持续了一整天。
焚化炉的黑烟终日不息,送别着英勇的战士和可怖的敌人。
每一次点火,都像是在基地每个人的心头又烙下了一道伤疤。
苏婉清主持了一个简短的悼念仪式,没有过多的言辞,只有深深的默哀和活下去的誓言。
幸存者们眼中含泪,目光却比以往更加坚韧。
物资的补充稍稍缓解了生存压力。
食物、药品和建材被分门别类入库,严格配给。
何翟添在这方面倒是没有克扣,或许在他看来,维持曙光基地一定的生存能力,更有利于他后续的“观测”和数据收集。
防御设施的修复是重中之重。
在沈鸿的指挥下,工程师和所有能动员的人手都投入了这项工作。
围墙的缺口被用钢筋混凝土重新浇筑加固,虽然外观丑陋,但坚固程度更胜往昔。“
坚壁”系统被修复,火力点重新布置。
沈鸿甚至在修复过程中,根据陈明远日志里的一些零散思路,改进了部分能量导流设计,使得防御系统对能量冲击的耐受性有了一丝微弱的提升。
但能源问题依然是悬在头顶的利剑。燃料电池组很快耗尽,太阳能供电在阴沉的天气下依旧杯水车薪。
沼气项目和水井项目因节点的破坏和之前的战斗而无限期推迟。
基地的运行功率被压到最低,大部分电力优先保障医疗、通讯和核心防御。
在这种极端匮乏的情况下,赵小玥发现的那片发光苔藓,其意义变得愈发重大。
沈鸿抽调出少量电力,在指挥中心旁边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密闭的培育室。
他从涵洞深处小心翼翼地移栽了几平米的苔藓过来,模拟那里的湿度、黑暗和地质环境,尝试进行人工培育。
进展缓慢,却令人振奋。
这些奇特的苔藓生命力顽强,在精心照料下,竟然真的开始缓慢地蔓延生长!
它们散发的柔和绿光不仅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照明,其产生的微弱生命能量场,似乎还能轻微促进伤口愈合并舒缓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