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方向的能量活动水平持续攀升,如同黑夜中一根越来越亮的毒刺,扎在“曙光基地”每一位知情者的心头。
沈鸿的技术小组二十四小时轮班监测,能量监测手环的读数波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剧烈,偶尔甚至会捕捉到短暂而尖锐的能量尖峰,伴随而来的是监听设备里愈发清晰、令人心悸的低沉嗡鸣。
“它像是在…调试频道,或者增强信号功率。”
沈鸿揉着太阳穴,对聚集在指挥室的众人说道。
他面前的示波器屏幕上,复杂的波形不断跳动。
“‘噪音’计划的理论模型初步建立了,但我们需要知道它的核心谐振频率。现在的数据还太杂乱。”
“我们没有时间等它调试完毕。”陆岩的声音冷硬如铁,“外围巡逻小队报告,基地东南方向五公里处,出现小股尸群,移动轨迹异常,不像是随机游荡,更像是有目的的侦察。它们避开了我们常规的巡逻路线,只是在边缘徘徊。”
“节点的眼睛。”江季黎轻声道,手指敲击着桌面,“它在试探,在收集信息。‘坚壁’方案必须立刻启动,优先级提到最高。”
命令下达,整个基地如同一台精密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资源短缺的问题瞬间凸显。
水泥、钢材、电子元件…每一项“坚壁”方案所需的物资都消耗巨大。
沈鸿的工坊和陆岩的卫队几乎掏空了之前的储备。
“贡献度制度”在这一刻经历了第一次压力测试。
苏婉清负责的后勤部列出了详细的资源需求和贡献点兑换清单。
基地成员们为了赚取更多的贡献点以换取更好的配给和生活物资,爆发出了惊人的积极性。
除了必要的防御和巡逻任务,大量人力被投入到由陆岩指挥的土木作业中——挖掘壕沟、设置路障、加固围墙。
另一些人则跟着沈鸿的团队,拆解废弃车辆、电器,搜集一切可用的材料。
基地内部虽然忙碌紧张,却秩序井然,凝聚力在共同的压力下不降反升。
与此同时,与“磐石”基地的加密数据链变得异常繁忙。
双方几乎每日交换能量监测数据和信号分析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