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火山喷发,小章鱼的 cave 就危险了!”林小满急了——小章鱼们的家就在东边,离火山口不远。苏棠赶紧召集生物们开会:荧光乌贼负责通知附近的生物,电鳗负责用放电警示远处的鱼群,老海龟负责把小章鱼们搬到安全的地方,小火苗负责用火星加热火山岩,看看喷发的时间准不准,隐形章鱼负责帮忙搬运小章鱼的“家当”(其实就是几块珊瑚)。
浮游生物们也没闲着,它们分成好多小队,在深海里四处传递消息,告诉所有生物火山要喷发,赶紧躲远。三天后,火山果然喷发了,岩浆和火山岩掉下来,刚好避开了大家转移的地方。小章鱼们安全了,还在新的 cave 里找到了更多火山岩脆片,高兴得围着小火苗转。
林小满摸着浮游生物的培养皿,笑着说:“没想到这些‘小八卦记者’,关键时候还能当‘警报员’,真是帮了大忙!” 苏棠补充道:“以后我们要好好养着它们,每天给它们喂好吃的浮游生物饲料,让它们继续当我们的‘情报站’!” 浮游生物们立刻欢呼起来:“太好了!我们还要听更多八卦,还要当‘深海新闻主播’!”——原来最不起眼的小生物,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而苏棠的能力,刚好给了它们一个“说话”的机会。
第1365集:“小火苗的‘火星’被‘雨云水母’浇灭,成了‘蔫巴小火苗’”
最近深海的天气有点怪——总下“水母雨”,不是真的下雨,是一群“雨云水母”飘过来,它们的伞盖会分泌出清凉的海水,像下雨一样洒下来,凉快是凉快,可苦了小火苗。
那天中午,小火苗正趴在老海龟的壳上,给小章鱼们表演“火星跳”——尾巴尖的火星忽明忽暗,还能喷出小小的火圈,引得小章鱼们拍手(用触手)叫好。突然,一群雨云水母飘过来,伞盖一翻,“哗啦啦”的海水就洒了下来,刚好浇在小火苗身上。
“滋啦——”小火苗尾巴尖的火星瞬间灭了,鳞片也从红色变成了暗淡的橘色,蔫蔫地趴在老海龟壳上,连头都抬不起来。小章鱼们赶紧围过来,用触手碰了碰它,小声地“咕噜”(苏棠翻译:“小火苗,你没事吧?你的火星怎么没了?”) 小火苗有气无力地晃了晃脑袋,连“咕噜”声都没力气发了——它是火山口的生物,最怕水,火星被浇灭,火力也跟着没了。
苏棠抱着小火苗跑回实验室,赵姐赶紧用仪器检查:“没事,就是火元素暂时被水压制了,得让它吸收点火山岩的火元素,火星就能恢复了。” 可科考站的火山岩都快被小火苗吃完了,新的火山岩还没从总部送过来。林小满急了:“东边火山口刚喷发完,肯定有新的火山岩!我们去那边找!”
三人开着潜水艇,带着蔫蔫的小火苗,直奔东边火山口。果然,喷发后的火山口周围,散落着好多新鲜的火山岩,上面还冒着热气,火元素十足。苏棠把小火苗放在一块最大的火山岩上,小火苗趴在上面,慢慢吸收着火元素,鳞片渐渐恢复了红色,尾巴尖也冒出了一点点火星。
可还没等火星变大,那群雨云水母又飘过来了,这次它们的“雨”下得更大,直接把火山岩都浇湿了。小火苗刚冒出来的火星又灭了,这次更蔫,连爬都爬不动了。林小满气得跳起来,对着雨云水母喊:“别下雨了!再浇,小火苗就变成‘水煮小火苗’了!” 雨云水母却不管,伞盖晃了晃,又洒下一片“雨”——它们觉得凉快,想让大家都凉快凉快,不知道小火苗怕水。
苏棠突然有了主意:“我们给小火苗做个‘防水小窝’吧!用钛合金板做个小房子,里面放满火山岩,再装个‘隔热层’,雨云水母的水就浇不到里面了!” 赵姐点头,立刻动手做——不到半天,一个小小的钛合金窝就做好了,里面铺着厚厚的火山岩碎,还装了个小窗户,能看见外面。
苏棠把小火苗放进窝里,窝里暖暖的,火元素充足,小火苗的火性慢慢恢复了,鳞片也亮了起来。雨云水母飘过来时,“雨”洒在钛合金窝上,根本进不去。小火苗在窝里对着外面的雨云水母晃尾巴,还喷了个小火圈——这次不怕水了!
后来,雨云水母们也发现小火苗怕水,每次飘过来,都会绕着钛合金窝走,只在周围下“雨”,不浇小火苗。小火苗也很大方,每天都会从窝里伸出头,给雨云水母们喷点小小的、不烫的火星,帮它们暖身体——原来就算是怕水的小火苗和爱下雨的水母,也能找到和平相处的办法,只要多为对方想一想。
第1366集:“老海龟的‘发光苔藓’被‘贪吃螺’啃了,成了‘斑秃路灯’”
老海龟最近天天躲在码头的岩石后面,不肯出来——它壳上的发光苔藓,被一群拇指大的“贪吃螺”啃得七零八落,原本绿油油的壳,现在东缺一块、西少一片,晚上发光时,亮斑稀稀拉拉,活像个年久失修的“斑秃路灯”。以前跟着它蹭光的小鱼小虾,现在都绕着走,连老海龟自己都觉得没面子,缩着脖子不肯见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棠抱着小火苗找到它时,老海龟正用前爪扒拉着壳上的苔藓,尾巴(如果海龟有尾巴的话)垂得老低,嘴里“呜呜”地哼着(苏棠翻译:“我的苔藓没了,不亮了,大家都不跟我玩了……”)。苏棠凑过去一看,壳上还趴着几只没吃饱的贪吃螺,正抱着苔藓的残片,慢悠悠地啃,壳上的黏液把苔藓粘得乱七八糟。
“这些贪吃螺也太过分了!”林小满气得耳后的鳃丝直晃,伸手就想把螺揪下来,却被苏棠拦住:“别硬扯,贪吃螺的壳很脆,一扯就碎,它们会哭的。” 苏棠蹲下来,对着贪吃螺小声说:“你们为什么要啃老海龟的苔藓呀?这是它的‘衣服’,啃坏了它会难过的。” 贪吃螺们停下动作,用触角碰了碰苏棠的手(苏棠翻译:“我们也不想,可是苔藓的光粒子太好吃了,像甜甜的糖,我们找不到别的吃的……”)
赵姐听说后,拿着放大镜研究了半天:“这些贪吃螺是滤食性生物,最近深海里的浮游生物变少了,它们饿肚子,才会啃苔藓的光粒子。只要给它们找别的‘甜食’,它们就不会啃苔藓了。” 林小满眼睛一亮:“有了!上次从沉船里找到的‘深海蜜糖’,还有剩的,给它们试试!”
果然,当苏棠把深海蜜糖涂在旁边的岩石上时,贪吃螺们立刻爬过去,围着蜜糖啃得津津有味,再也不碰老海龟壳上的苔藓了。可老海龟的“斑秃”还是没好,晚上发光时依旧丑丑的。小火苗突然跳上老海龟的壳,尾巴尖的火星对着苔藓的缺口处,轻轻喷了几下——神奇的是,被火星烧过的地方,居然慢慢长出了新的绿色苔藓,而且比以前更亮!
“原来小火苗的火星能催生苔藓!”林小满惊喜地喊。赵姐笑着解释:“火山岩的火元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小火苗的火星里有火元素,刚好能帮苔藓恢复。” 接下来的几天,小火苗每天都来给老海龟“补苔藓”,用火星一点点催生新的绿芽,贪吃螺们则守在旁边的岩石上,吃着苏棠给的蜜糖,再也不捣乱。
没过一周,老海龟的壳又恢复了绿油油的样子,晚上发光时,比以前更亮,活像个“升级版移动路灯”。小鱼小虾们又围了过来,连荧光乌贼都把脱口秀的场地挪到了老海龟旁边,说“新苔藓的光更柔和,观众看得更清楚”。老海龟慢悠悠地爬在前面,壳上亮着绿光,身后跟着一群生物,终于找回了以前的面子——原来“斑秃”不可怕,只要有朋友帮忙,再丑的路灯,也能变回最亮的那一个。
第1367集:“林小满的鳃丝能‘预测天气’,却差点误判‘深海风暴’”
林小满最近发现,她的“水合鳃”有了新功能——能“预测深海天气”。每次要下雨(上层海水往下流),她的鳃丝就会变得软软的,垂在肩膀上;要是要刮“海流风”,鳃丝就会朝着风的方向倾斜;最神奇的是,要是有“深海雾”,鳃丝上会凝结出小小的水珠,像挂了两串水晶。
一开始,大家还不信,直到那天早上,林小满的鳃丝突然竖得笔直,还不停地抖动,她赶紧喊:“要刮大风了!大家别开潜水艇出去,小心被海流吹走!” 没过半小时,果然来了一股强海流,把科考站的码头吹得晃了晃,要是有人开潜水艇出去,肯定会被吹得偏离方向。从那以后,大家都把林小满的鳃丝当成了“天然天气预报仪”,每天早上都要问她:“小满,今天鳃丝怎么样?能出去干活吗?”
可谁也没料到,林小满的“鳃丝天气预报”居然也有失灵的时候——那天下午,她的鳃丝突然变得黏糊糊的,还泛着淡淡的蓝色,按照之前的规律,这是“深海风暴”要来临的信号。林小满赶紧通知大家:“快把外面的设备收回来!深海风暴要来了,风力很大,会把珊瑚礁都吹倒!”
赵姐立刻组织大家收设备,苏棠通知附近的生物躲起来,荧光乌贼暂停了脱口秀,电鳗躲进了 cave,老海龟把壳埋进沙子里,小火苗则躲进了钛合金小窝。大家忙了一下午,累得满头大汗,可等了半天,别说风暴了,连一点小风都没有,海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怎么回事?我的鳃丝明明说有风暴的!”林小满摸了摸自己的鳃丝,还是黏糊糊的,泛着蓝光。苏棠抱着小火苗过来,突然笑出声:“小满,你早上是不是吃了‘发光水母果冻’?” 林小满点头:“是啊,那果冻甜甜的,我吃了两大碗。” 苏棠指着她的鳃丝:“问题就出在这!发光水母果冻里有‘黏多糖’,沾在鳃丝上,让鳃丝变黏了;而且果冻是蓝色的,把鳃丝染成了蓝色——根本不是风暴信号,是果冻的问题!”
林小满脸一红,恨不得把鳃丝藏起来:“难怪没风暴,原来是我吃错东西,让鳃丝‘报错警’了!” 更离谱的是,因为她的误判,大家白忙了一下午,连生物们都白躲了——老海龟埋在沙子里,差点被闷死;小火苗躲在窝里,饿了一下午,出来就抱着火山岩脆片啃个不停;荧光乌贼暂停了脱口秀,观众们都散了,气得它身体闪成了红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了弥补大家,林小满主动提出“请客”——把自己珍藏的海藻饼干拿出来,分给所有生物和研究员。她还对着鳃丝发誓:“以后再也不在早上吃奇怪的东西了,不然下次再报错警,我就把自己的鳃丝当成‘海带’,煮了吃!” 苏棠笑着说:“其实也不是全怪你,你的鳃丝能预测天气已经很厉害了,下次我们多注意,先看看你吃了什么,再判断天气!”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大家不仅问林小满的鳃丝怎么样,还要加一句:“你今天早上吃了什么?有没有吃会影响鳃丝的东西?” 林小满每次都乖乖回答,再也不敢乱吃东西——毕竟,误判天气事小,让大家白忙活、让小火苗饿肚子事大,她可不想再当“不靠谱的天气预报员”了。
第1368集:“苏棠听懂‘深海沉船’的话,发现它藏着‘古代生物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