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来的人》(1351-1360集)

为了“拯救”全科考站的睡眠,周教授只好修改曲子——她加快了节奏,加入了回声鱼的“声波快节奏”,还有电鳗的“滋滋”放电声,把“催眠曲”改成了“提神曲”。可改完后,新的问题出现了——曲子太吵了,广播一响,大家都觉得耳朵疼,连磷虾都在培养皿里跳来跳去,像是在“蹦迪”。

周教授无奈,只好把曲子分成了“早上版”和“晚上版”——早上放提神曲,让大家精神起来;晚上放催眠曲,帮助大家睡觉。没想到效果居然很好:早上听着提神曲,大家都精神饱满;晚上听着催眠曲,倒头就睡,再也没人失眠了。林小满笑着说:“没想到周教授的‘失败作品’,最后居然成了科考站的‘作息调节器’!” 只是每次周教授想让林小满再“弹”一次鳃丝,林小满都会躲得远远的:“再拨我的鳃丝,我就用提神曲对着你放,让你三天三夜睡不着!”

第1358集:“老海龟的壳上长了‘发光苔藓’,成了深海‘移动路灯’”

老海龟最近成了科考站的“明星”——它的壳上,不知什么时候长了一层绿色的“发光苔藓”,到了晚上,苔藓就会发出淡淡的绿光,把周围照得清清楚楚,活像个“移动路灯”。

那天晚上,林小满和苏棠加班到深夜,走在走廊里,突然看见前面有个绿色的“小灯笼”在晃——走近一看,居然是老海龟!它的壳上长满了发光苔藓,正慢悠悠地在走廊里爬,苔藓的绿光把走廊照得亮堂堂的。“老海龟,你的壳怎么发光了?”林小满蹲下来,摸了摸苔藓,居然暖暖的,不扎手。

苏棠翻译老海龟的话:“它说昨天在东边的珊瑚礁,看见一块发光的石头,就趴在上面睡了一觉,醒来壳上就长了苔藓,晚上还会发光。” 赵姐听说后,赶紧过来检查,笑着说:“这是‘深海发光苔藓’,只会长在有‘生命能量’的物体上,老海龟活了这么久,生命能量强,刚好成了苔藓的‘宿主’。这苔藓不仅发光,还能净化海水,是好东西!”

自从老海龟的壳成了“移动路灯”,科考站的晚上就热闹起来了——研究员们晚上加班,再也不用开手电筒,只要跟着老海龟走就行;荧光乌贼晚上来讲冷笑话,再也不用自己发光照明,直接趴在老海龟的壳上,借着苔藓的光,观众看得更清楚了;小火苗晚上去找小章鱼,也不用自己喷火照明,跟着老海龟,一路亮堂堂的;甚至连回声鱼,晚上导航都更方便了,只要朝着老海龟的绿光方向走,就不会迷路。

可老海龟却有点烦恼——苔藓发光的时候,会吸引很多小鱼小虾,都趴在它的壳上,有的还会咬苔藓。老海龟慢悠悠地爬来找苏棠,一脸委屈(苏棠翻译:“小鱼咬我的苔藓,有点痒,而且它们总在我壳上睡觉,我都快成‘海底旅馆’了!”) 苏棠笑着说:“那我们给你的壳装个‘护栏’吧,用透明的塑料板围起来,既能保护苔藓,又能让小鱼们在旁边休息,不咬苔藓。”

赵姐动手给老海龟的壳装了“护栏”,还在护栏上挂了几个小铃铛——老海龟爬的时候,铃铛会“叮铃叮铃”响,提醒周围的生物“路灯来了,小心避让”。没想到,装了护栏和铃铛后,老海龟更受欢迎了——小鱼们围着铃铛转,听着铃声跳舞;小章鱼们趴在护栏上,借着苔藓的光玩游戏;荧光乌贼甚至把“脱口秀大会”的场地,挪到了老海龟的壳旁边,说“这里又亮又热闹,观众更多”。

老海龟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生物,慢慢晃了晃脑袋,也不觉得烦恼了——它每天晚上都慢悠悠地在科考站和珊瑚礁之间爬,壳上的苔藓发着绿光,铃铛响着,身后跟着一群小鱼小虾,活像个“深海导游”。林小满笑着说:“以前是路痴海龟,现在是‘移动路灯导游’,老海龟的人生,越来越精彩了!”

第1359集:“苏棠的‘万物语通’连‘深海岩石’都能听懂,居然是‘老古董’”

苏棠的“万物语通”又升级了——这次,她居然能听懂“深海岩石”的话!一开始,她还以为是自己出现了幻觉,直到她对着实验室的一块火山岩说话,岩石居然“回应”了她。

那天早上,苏棠在实验室整理岩石样本,对着一块黑色的火山岩嘀咕:“这块石头看着好老,不知道在这里待了多少年。” 突然,她听见一个慢悠悠的声音(不是生物的声音,更像是岩石摩擦的“沙沙”声):“我老?我可比你们科考站的所有人加起来都老,我已经活了三万年了。” 苏棠吓得手一抖,手里的样本夹掉在地上:“谁?谁在说话?” 声音又响了:“是我,你面前的火山岩,我能听见你说话,也能跟你说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棠赶紧喊来林小满和赵姐:“你们快听!这块火山岩在说话!它说它活了三万年了!” 林小满凑过去,对着岩石喊:“你好,岩石先生,你真的活了三万年吗?” 岩石“沙沙”地说:“小姑娘,别叫我先生,我是‘岩石奶奶’,我见证过深海火山爆发,见过恐龙时代的海洋生物,还见过你们人类的第一艘潜水艇。”

赵姐赶紧用仪器检测岩石,惊讶地说:“这是‘活化石岩石’!里面含有特殊的‘声波传导矿物质’,能记录周围的声音,还能通过矿物质的震动回应——苏棠的‘万物语通’声级后,刚好能捕捉到这种震动,所以才能听懂岩石的话!”

接下来的几天,苏棠成了“岩石翻译官”,每天都对着各种岩石说话,听它们讲深海的历史。岩石奶奶说,三万年以前,这片深海是一片“火山森林”,到处都是喷发的火山,后来火山慢慢沉寂,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实验室的一块珊瑚岩说,它以前是珊瑚礁的一部分,见过巨型章鱼和抹香鲸打架;码头的一块花岗岩说,它是从陆地上掉下来的,已经在深海待了一千年,想念陆地上的阳光。

最有意思的是,岩石们还知道很多“深海秘密”——岩石奶奶说,东边的海沟里,藏着一个“古代沉船”,里面有很多人类的“老物件”;珊瑚岩说,北边的沙地里,有一个“生物遗迹”,是很久以前的深海生物留下的;花岗岩说,西边的火山口,最近有“新的火山岩”要喷发,里面会有很多“火元素”,对小火苗有好处。

林小满听说有“古代沉船”,眼睛都亮了:“我们去找沉船吧!说不定里面有深海巧克力,还有老古董!” 苏棠和赵姐点头同意,带着小火苗、老海龟和回声鱼,一起去东边的海沟找沉船。果然,在海沟底部,她们发现了一艘锈迹斑斑的沉船,船里有很多箱子,里面装着旧报纸、玻璃瓶,还有一盒包装完好的巧克力——居然是几十年前的,还没过期!

林小满高兴地拆开巧克力,分给大家吃,连岩石奶奶(她们把它也带了过去)都“尝”了一口(其实是把巧克力放在岩石上,让它感受味道)。岩石奶奶“沙沙”地说:“这味道,跟我三万年以前尝过的‘海底蜜糖’有点像,不错不错。” 苏棠笑着说:“以后我每天都来陪你说话,你再给我们讲更多深海的秘密,好不好?” 岩石奶奶“沙沙”地答应了——原来深海里的“老古董”,不仅能讲故事,还能当“寻宝向导”,苏棠的能力升级,可真是帮了大忙。

第1360集:“全科考站的‘生物运动会’,冠军居然是‘最不起眼的它’”

科考站最近太热闹了——林小满提议办一场“深海生物运动会”,说是要让大家“动起来,别总躺着睡大觉”。参赛选手有:荧光乌贼(擅长“闪烁短跑”)、电鳗(擅长“放电游泳”)、老海龟(擅长“慢走马拉松”)、小火苗(擅长“火山跳跃”)、隐形章鱼(擅长“隐身障碍跑”),还有实验室里的磷虾群(擅长“集体游泳”),连周教授都报名参加了“鳃丝弹唱比赛”(虽然不算运动,但她非要来)。

比赛当天,深海里搭起了“临时赛场”——用珊瑚礁当起点,用发光水母当终点线,用海带当障碍栏,用火山岩当跳台。林小满当裁判,苏棠当翻译,赵姐当“场地管理员”,老海龟的壳当“观众席”(上面坐满了小鱼小虾)。

第一个项目是“闪烁短跑”——荧光乌贼和电鳗比赛,谁先从珊瑚礁游到发光水母那里,谁就赢。荧光乌贼一开始领先,身体闪着蓝光,游得飞快;可电鳗突然放电,借着电流的推力,一下子超过了荧光乌贼,冲过了终点线。荧光乌贼气得身体闪成了红色:“你耍赖!用放电作弊!” 电鳗却一脸无辜(苏棠翻译:“我没作弊,放电是我的特异功能,不算犯规!”) 林小满只好判电鳗赢,荧光乌贼撅着嘴,说下次要比“冷笑话大赛”,肯定能赢。

第二个项目是“火山跳跃”——小火苗和寄居蟹(它偷偷报名了)比赛,谁能跳过最高的火山岩,谁就赢。小火苗轻轻一跳,就跳过了一米高的火山岩,还喷了一口火,赢得了观众的欢呼;寄居蟹却连半米高的火山岩都跳不过,还差点摔了个四脚朝天,只好弃权,抱着它的螺壳,躲在旁边吃脆片去了。

第三个项目是“慢走马拉松”——老海龟和回声鱼比赛,谁先从码头爬到珊瑚礁,谁就赢。老海龟慢悠悠地爬,回声鱼在旁边飞,一开始回声鱼领先,可它太贪玩,中途停下来跟小鱼聊天,结果老海龟慢慢超过了它,赢得了比赛。回声鱼一脸委屈(苏棠翻译:“早知道不聊天了,下次我一定专心比赛!”)

第四个项目是“隐身障碍跑”——隐形章鱼和磷虾群比赛,谁能穿过海带障碍栏,先到终点,谁就赢。隐形章鱼一开始隐身,跑得很快,可中途被海带缠住了触手,动弹不得;磷虾群虽然小,但它们团结一心,一起钻过海带,居然先冲过了终点线,赢得了比赛!

最后一个项目是“鳃丝弹唱比赛”——周教授抱着她的拾音器,拨动林小满的鳃丝,弹了一首《深海之歌》。可刚弹到一半,林小满的鳃丝突然“罢工”,不震动了,周教授只好尴尬地停了下来。就在这时,突然从观众席上传来一阵“沙沙”的声音——是岩石奶奶!它被放在老海龟的壳上,正通过矿物质的震动,“唱”着一首古老的深海歌谣,声音慢悠悠的,却很好听。

比赛结束,林小满开始宣布冠军——“闪烁短跑”冠军电鳗,“火山跳跃”冠军小火苗,“慢走马拉松”冠军老海龟,“隐身障碍跑”冠军磷虾群,“特别奖”颁给了岩石奶奶,因为它的“歌声”最好听。可就在大家欢呼的时候,苏棠突然指着旁边的一个小身影——是那只偷过苏棠口红、偷过周教授乐谱的寄居蟹!它居然抱着一块火山岩脆片,爬到了最高的火山岩上,还对着下面的观众挥了挥钳子(苏棠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