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来的人》(1241-1250集)

第1241集:实验室“水漫金山”事件始末

“深海基因组第九组测序完成!”林小满一拍实验台,尾巴尖无意识地在地面扫了个圈,带起的水流直接泼向隔壁正在调试光谱仪的苏棠。苏棠手一抖,激光束瞬间偏离,精准命中了架在角落的“深海压力模拟罐”——那里面刚放了三只从马里亚纳海沟捞上来的“发光钩虾”,此刻罐身“咔嗒”一声裂了道缝,淡蓝色的高压海水裹着发光生物,像撒了把星星似的往外涌。

“林小满!你那尾巴能不能栓根绳子!”苏棠抄起旁边的吸水海绵就往漏水处堵,结果海绵一碰到高压水,直接被冲成了漫天飞絮。实验室里顿时乱作一团:负责记录数据的陈阿果抱着笔记本电脑往高处跳,却忘了自己鞋底沾了海水,脚一滑整个人坐在了实验台边缘,膝头的马克杯“哐当”砸在地上,里面的速溶咖啡混着海水,在地板上画出了一幅抽象派“深海地图”。

最惨的是新来的实习生小周,她本来想帮忙关总水阀,结果被突然蹦到肩头的发光钩虾吓了一跳,手忙脚乱间撞到了恒温培养箱,箱门弹开,里面培育了三个月的“耐热海藻”全撒了出来,绿油油的藻丝粘在每个人的白大褂上,活像一群微型海草精在跳舞。林小满看着眼前的“水漫金山”,尾巴尖悄悄缩了缩,突然眼睛一亮:“等等!你们看!”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道被激光打裂的压力罐缝隙里,漏出的海水竟然在空气中凝结成了细小的冰晶,而那些发光钩虾落在冰晶上,光芒反而亮了三倍。

“这是……低温发光效应?”苏棠的怒气瞬间消了一半,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戳了戳冰晶,“小满,用你的‘水控’能力把这些冰晶聚起来,阿果快记录光谱数据!”一场灾难瞬间变成了意外发现,只有小周站在原地,看着自己白大褂上挂着的藻丝和粘在头发上的发光钩虾,欲哭无泪:“学姐们……我明天还能来上班吗?”林小满拍了拍她的肩,尾巴甩过来一串海水,精准地冲掉了她头发上的虾:“放心,扣你半个月绩效而已!”话音刚落,苏棠手里的光谱仪突然“嘀嘀”报警,屏幕上显示冰晶中检测出了从未见过的微量元素,而那三只发光钩虾,正围着冰晶跳起了圈。

第1242集:海底“广场舞”引发的声波异常

为了验证上一集发现的“低温发光效应”,林小满一行人坐着“沧溟号”潜水器,下潜到了太平洋中部的“低温海沟带”。苏棠调试着声波探测器,陈阿果则举着水下摄像机,试图捕捉发光钩虾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林小满干脆尾巴一摆,直接跳出潜水器,在海水中灵活地穿梭,时不时抓几只钩虾往标本箱里塞。

“奇怪,这里的声波频率怎么忽高忽低?”苏棠盯着屏幕皱眉,探测器显示的声波曲线像极了她奶奶跳广场舞时的鼓点——先是缓慢的“咚咚”声,接着突然加速,最后又猛地降下来,循环往复。陈阿果突然指着摄像机屏幕大喊:“你们看那边!”镜头里,一群五颜六色的“深海灯笼鱼”正围着一块巨大的黑色礁石转圈,每条鱼的发光器都在有节奏地闪烁,而礁石下方,成百上千只发光钩虾排成了整齐的队列,跟着灯笼鱼的节奏“左右摇摆”,活脱脱一场海底广场舞大会,连路过的磷虾群都忍不住凑过来,在队伍后面当起了“观众”。

林小满游过去想凑近看看,结果尾巴不小心扫到了礁石,礁石突然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原本整齐的“舞蹈队伍”瞬间乱了套:灯笼鱼四散奔逃,有的撞在了一起,发光器“滋啦”一声灭了一半;钩虾则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有的甚至钻进了灯笼鱼的鳃里;磷虾群更是慌作一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虾球”,在海水中滚来滚去。声波探测器的屏幕直接飙到了峰值,潜水器里的警报声此起彼伏,苏棠赶紧操控潜水器往上升:“快回来!再待下去探测器要炸了!”

林小满刚转身,就看到一只比她还大的“深海章鱼”顺着声波的方向游了过来,触手一挥,直接卷走了她手里的标本箱——箱里刚装了十几只钩虾,此刻正亮着灯在章鱼触手里挣扎。“我的钩虾!”林小满急了,双手一合,海水中瞬间形成一道水箭,精准地射向章鱼的触手。章鱼吃痛,松开标本箱转身就跑,却不小心撞在了礁石上,礁石表面突然裂开一道缝,露出里面闪烁着金属光泽的东西——不是石头,而是某种规则的几何结构,上面还刻着奇怪的纹路。陈阿果赶紧把摄像机对准裂缝:“那是什么?难道是……人工造物?”林小满游过去摸了摸,尾巴尖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流感:“好像是某种声波发生器,而且……还在工作,刚才的‘广场舞’,就是它指挥的。”

第1243集:实习生的“特异功能”乌龙

小周今天格外紧张,因为她要给实验室的“镇室之宝”——一只名叫“泡泡”的翻车鱼做体检。泡泡是林小满去年从渔网里救下来的,因为天生能发出微弱的电流,成了实验室的重点观察对象,苏棠还特意给它定制了一个带电流检测功能的水箱,每天都要记录它的电流强度。小周按照苏棠教的步骤,拿着电极片往泡泡的背上贴,结果刚碰到鱼皮,她突然“啊”地叫了一声,手里的仪器直接飞了出去,砸在了旁边的热带鱼缸上,里面的孔雀鱼吓得四处乱窜,有几条甚至跳了出来,落在了地板上的海水洼里。

小主,

“怎么了?”林小满闻声跑过来,看到小周脸色发白地站在原地,泡泡则在水箱里翻了个身,露出肚皮上的电流纹路——平时只是淡淡的银色,今天却亮得像镀了层金,连周围的海水都泛起了细小的涟漪。“我……我好像碰到它的时候,手麻了一下,然后仪器就自己飞了。”小周声音发颤,指了指掉在地上的仪器,“学姐,我不会也有特异功能吧?就像小满学姐能控水那样?”

这话一出,实验室瞬间安静了。陈阿果放下手里的薯片,凑过来看热闹:“真的假的?你再试试!说不定你是‘控电少女’,能跟泡泡心灵感应!”小周硬着头皮,又拿起一个电极片,慢慢伸向泡泡。这次她看得很清楚,就在手指快要碰到鱼背时,泡泡的电流纹路突然亮了一下,一道细小的电弧从鱼背弹到她手上,手里的电极片再次“嗖”地飞了出去——这次更准,直接砸中了苏棠刚泡好的枸杞菊花茶,杯子里的菊花花瓣瞬间被炸得漫天飞舞,有一片还精准地落在了苏棠的头发上,像戴了朵小黄花。

苏棠擦了擦脸上的茶水,无奈地叹了口气:“你别给自己加戏了,泡泡昨天刚被小满喂了‘导电海藻’,现在身上的电流比平时强三倍,你那是被电到了,手一抖仪器才飞的。”说着,她指了指小周的白大褂口袋,“还有,你口袋里的手机没关,金属外壳碰到电极片,产生静电了——不信你掏出来看看,屏幕是不是亮着?”小周赶紧掏出手机,果然,屏幕不仅亮着,背面还沾着一片刚才飞过来的菊花瓣,甚至因为静电,花瓣还粘在上面掉不下来。林小满拍了拍她的肩,笑得尾巴尖都在晃:“别灰心,等你哪天能让泡泡跳街舞——就是那种扭屁股的动作,再说自己有特异功能也不迟!”小周看着水箱里翻肚皮的泡泡,又看了看手里粘着菊花的手机,突然觉得自己可能不太适合做科研。

第1244集:“会说话”的深海贝类大乌龙

陈阿果最近迷上了研究“深海贝类的声音”,她从太平洋底捞了一只巴掌大的“鹦鹉螺”——不是普通的鹦鹉螺,而是壳上带着螺旋状发光纹路的那种,她给它取名“螺螺”,天天对着它播放各种音乐,从古典乐到摇滚乐,试图记录它的“回应”。这天早上,她刚把耳机戴上,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清晰的声音:“饿……饿饿……”声音细细的,还带着点委屈的调子,像个没吃饱的小孩。

“我的天!它说话了!”陈阿果激动得跳了起来,一把抓过旁边正在啃鱿鱼丝的林小满,“小满你听!螺螺说它饿了!它真的能听懂我说话!”林小满凑过去听了听,确实有“饿”的声音,而且还挺有节奏感,像是在跟着她啃鱿鱼丝的频率喊。苏棠也好奇地凑过来,皱着眉听了一会儿:“不对啊,鹦鹉螺的发声器官是虹管,只能发出‘嘶嘶’的水流声,不可能发出这么清晰的人声,你是不是把什么声音录进去了?”

陈阿果不信,抱着鹦鹉螺的饲养缸就往实验室外跑,逢人就说:“我养的鹦鹉螺会说话!它说它饿了!你们快来看!”结果跑到走廊拐角,正好碰到了来送快递的小哥,小哥手里的快递盒“啪嗒”掉在地上,里面的东西撒了出来——是林小满昨天网购的“会学舌的玩具鲸鱼”,电池还没装,此刻正躺在地上,因为碰到了地面的震动,断断续续地发出“饿……饿饿……”的声音。更巧的是,玩具鲸鱼的声音频率和螺螺的水流声刚好重合,刚才陈阿果听到的“说话声”,其实是两者的混合音。

真相瞬间大白:陈阿果昨晚给螺螺换水时,不小心把玩具鲸鱼掉进了饲养缸,鲸鱼的塑料身体浮在水面上,她没注意到;刚才她戴耳机时,螺螺正好在用虹管喷水(其实是在清理壳上的杂质),水流声碰到玩具鲸鱼的发声器,激活了里面的预存语音,才形成了“会说话”的假象。林小满笑得直不起腰,尾巴在地上扫出一串水花,溅得陈阿果的白大褂都湿了:“阿果,你这是想深海生物想疯了?下次要不要给海带也装个麦克风,看看它会不会唱《大海啊故乡》?”陈阿果脸通红,抱着饲养缸转身就跑,嘴里嘟囔着:“我不管!下次我一定要让螺螺真的说话!就算它只会说‘饿’,我也要教会它说‘饱了’!”

第1245集:光谱仪成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