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当然举双手赞成,还主动当起了“导演”:她帮海星们选了首《小星星》,教它们用腕足敲击礁石打节拍;苏晓棠则用彩色的贝壳,给每个海星做了个“小话筒”(其实是套在腕足上的贝壳);李铁兰负责“安保”,防止调皮的鱼群捣乱;陈橙更是用科研设备,给演唱会现场装了个简易的“音响”(用声波发射器改造的)。
演唱会定在周六下午,地点选在浅海的珊瑚丛旁,林夏还特意在周围挂了彩色的荧光灯,吸引海洋生物来观看。开场前,乐乐带着一群海豚游来了,小八也趴在章鱼缸的玻璃上,用触手拍打着节奏;小丑鱼们举着珊瑚枝,当“应援棒”;连上次捣乱的小鲨鱼,都乖乖地趴在旁边,当“观众席保安”。
“演唱会开始!”林夏一声令下,亮亮带头,海星们用腕足敲击礁石,唱起了《小星星》——虽然声音有点“哒哒”的,不算好听,但很整齐,腕足上的荧光还随着节奏闪烁,好看极了。观众们都看呆了,乐乐跟着哼起了调子,小丑鱼们举着珊瑚枝摇晃,场面热闹极了。
可唱到一半,突然飞来一群海鸥,它们听见歌声,也想加入,于是在半空中“叽叽喳喳”地唱了起来——海鸥的声音又尖又细,还跑调,和海星们的“哒哒”声混在一起,简直像“噪音交响曲”。亮亮急了,用腕足指着海鸥:“别唱了!你们跑调了!”海鸥们却不管,越唱越起劲,有的甚至俯冲下来,想啄海星们的“小话筒”。
李铁兰刚想举电击枪,林夏突然拦住她:“等等,说不定能变成特色!”她对着海鸥喊:“你们想加入合唱团吗?可以当‘特邀嘉宾’,唱高音部分!”海鸥们一听,高兴极了,立刻排好队,虽然还是跑调,但比刚才整齐多了。海星们也调整了节奏,把海鸥的“跑调高音”当成了特色,居然意外地好听!
演唱会结束后,所有海洋生物都欢呼起来,乐乐用鼻子顶着一颗珍珠,送给亮亮当“最佳主唱”奖杯;小八也用触手扔了块虾干给海鸥,算是“辛苦费”;林夏则给海星们和海鸥们拍了张合影,挂在科研站的墙上,标题写着“海底演唱会——海星合唱团&跑调海鸥特邀嘉宾”。
从那以后,每周六下午,浅海都会举办一场“海底演唱会”,海星们唱主角,海鸥们当特邀嘉宾,有时候乐乐也会来合唱,林夏和苏晓棠则是固定的“人类观众”。科研站的研究员们,要是实验累了,就会来海边听听演唱会,看着海星们和海鸥们的“精彩表演”,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毕竟,谁能拒绝一场充满欢乐的海底演唱会呢?
第875集:深海“快递员”海马,错送的情书引发的浪漫乌龙
“夏姐,有你的快递,是海马送过来的!”苏晓棠举着一个用海藻编织的小包裹,跑进实验室,包裹上还系着一根细细的海草绳,上面挂着一张小纸条,写着“林夏收”。林夏愣了——科研站的快递一般都是用无人机送,怎么会有海马送快递?
她拆开包裹,里面是一封粉色的信,字迹娟秀,开头写着“亲爱的林夏”,结尾署名“喜欢你的人”。林夏脸一红,心跳加速,难道是岸上的同学表白?苏晓棠凑过来,好奇地问:“是谁写的呀?是不是喜欢你?”林夏刚想打开信,突然听见窗外传来“哒哒”的声音——是送快递的海马,它正用尾巴勾着另一个包裹,着急地看着她。
“你是不是送错快递了?”林夏用特异功能问海马。海马晃了晃尾巴,有点不好意思:“对不起,我第一次当快递员,可能送错了……这个包裹也是给‘林夏’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个‘林夏’。”林夏接过另一个包裹,拆开一看,里面也是一封信,开头写着“亲爱的林站长”,结尾署名“张研究员”——是隔壁观测站的张研究员写给站长的情书!
原来,海马是深海“快递站”的新员工,负责给附近的科研站和观测站送快递,因为记不清名字,把给林站长的情书,错送给了林夏;而给林夏的信,其实是她的表妹写的,想问问她科研站的情况,准备暑假来玩。林夏又好气又好笑,赶紧拿着情书去找站长,站长正在办公室看报告,接过信一看,脸瞬间红了,赶紧把信藏进抽屉,嘴里还念叨:“这张研究员,怎么突然写情书了……”
可乌龙还没结束——海马因为第一次送快递就出错,有点沮丧,林夏安慰它:“没关系,我教你怎么记名字,下次就不会送错了。”她给海马做了个“快递清单”,上面写着收件人的名字和特征:“林夏——长头发,总穿实验服,身边有个小实习生;林站长——戴眼镜,肚子有点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76集:会鉴宝的砗磲,科研站“海底古董展”的乌龙闹剧
林夏和苏晓棠潜水采集珊瑚样本时,在深海沙地上撞见了个稀罕物——一只脸盆大的砗磲,壳上布满了螺旋状的花纹,阳光透过海水照在上面,竟泛着淡淡的珠光。更奇的是,砗磲居然开口说话了,声音慢悠悠的,像老古董在讲故事:“小姑娘,你脖子上挂的贝壳,是三百年前的老物件哦。”
林夏摸了摸脖子上的贝壳项链——那是她奶奶传下来的,她一直以为就是普通贝壳。“您怎么知道?”她凑过去问。砗磲晃了晃壳:“我活了五百年,见过的宝贝多了,老物件上有‘时间的味道’,新东西没有。”苏晓棠眼睛一亮,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个捡来的彩色石头:“那您看看这个,是不是宝石?”砗磲扫了一眼:“就是块普通的火山岩,昨天刚从火山口冲下来的。”
这事很快传到科研站,研究员们全炸了——谁没在海边捡过些奇奇怪怪的石头、贝壳?都想让砗磲“鉴鉴宝”。李铁兰抱来个铜制的旧罗盘,说是她爷爷当海军时用的,砗磲摸了摸(用壳边碰了碰):“民国时期的,值点钱,但指针坏了,得修修。”陈橙拿来个玻璃瓶子,瓶身上有模糊的花纹,砗磲说:“这是八十年前的深海探测样本瓶,里面还有当年的海水呢,比你的年纪都大。”
最兴奋的是厨师老王,他从床底下翻出个青花瓷碗,说是祖传的“宝贝”,非要让砗磲鉴定。砗磲看了半天,突然笑了:“这碗是去年的仿品,碗底的落款是印上去的,真的青花瓷,落款是手写的,还会渗着点土色。”老王脸一红,挠着头说:“我就说我妈怎么会有祖传青花瓷,原来是她去年赶集买的!”
站长听说后,拍板要办个“海底古董展”,让大家把砗磲鉴定过的“宝贝”都拿出来展览,还邀请了隔壁观测站的人来参观。林夏负责布置展厅,苏晓棠当讲解员,砗磲则坐在特制的玻璃缸里,当“特邀鉴宝师”。开展当天,展厅里挤满了人,大家围着那些“老物件”啧啧称奇,砗磲时不时开口补充几句,场面热闹极了。
可没等展览结束,乌龙就来了——隔壁观测站的张研究员(就是站长的女朋友),拿来个玉镯让砗磲鉴定,砗磲摸了摸,突然说:“这镯子是真的,但里面掺了点胶水,去年裂过,被人修过。”张研究员脸一红,拉着站长小声说:“这是我给你妈买的生日礼物,怕她嫌便宜,就说是祖传的,没想到被识破了……”
站长赶紧打圆场:“修过也没关系,心意最重要!”林夏也笑着说:“砗磲不是在挑刺,是在告诉我们,老物件也好,新东西也罢,重要的是背后的故事。”大家一听都笑了,老王更是举着他的仿青花瓷碗说:“我这碗虽然是仿的,但我妈用它给我盛了二十年的粥,对我来说就是宝贝!”
展览最后,大家给砗磲颁了个“最佳鉴宝师”奖状,还用贝壳做了个小奖杯。砗磲捧着奖杯,慢悠悠地说:“其实最好的宝贝,不是老物件,是你们心里的念想——念着奶奶的贝壳,念着爷爷的罗盘,念着妈妈的粥碗,这些才是最珍贵的。”林夏看着展厅里的“宝贝”,突然觉得这话太对了——那些物件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是因为藏着回忆和心意,这才是“时间的味道”真正的含义。
第877集:灯笼鱼的“夜间照明队”,科研站停电夜的“荧光狂欢”
科研站的备用发电机突然坏了,站长广播通知:“今晚全站停电,预计明天早上才能修好,大家早点休息,注意安全!”林夏刚摸黑洗漱完,就听见窗外传来“嗡嗡”的声音,探头一看,差点惊掉下巴——一群灯笼鱼,正举着头顶的发光诱饵,在科研站的走廊窗外游动,像一排移动的小灯笼。
“你们怎么来了?”林夏打开窗户,用特异功能问领头的灯笼鱼“亮亮”(因为它的诱饵最亮)。亮亮晃了晃诱饵:“我们听说你们停电了,看不见路,就来给你们当‘路灯’呀!”林夏又惊又喜,赶紧喊苏晓棠:“晓棠,快出来!灯笼鱼来给我们照明了!”
苏晓棠跑出来,看着窗外一排发光的灯笼鱼,高兴得跳起来:“太好啦!我还以为今晚要摸黑睡觉呢!”李铁兰也闻讯赶来,看着灯笼鱼,摸着下巴说:“这比手电筒亮多了,还节能环保,不错不错。”她当即决定,让灯笼鱼组成“夜间照明队”,分区域负责科研站的照明:一部分守在走廊,一部分守在实验室,还有一部分守在宿舍楼下,确保大家走路安全。
有了灯笼鱼的照明,停电夜变得热闹起来。林夏和苏晓棠在走廊里跳皮筋,灯笼鱼们围着她们转,把走廊照得亮堂堂的;陈橙在实验室里加班,灯笼鱼“小光”特意守在她的实验桌旁,还会根据她的需要,调整诱饵的亮度——她看数据时调亮,写报告时调暗,贴心极了;厨师老王则在食堂里支起了烧烤架,用灯笼鱼的光当照明,给大家烤鱿鱼吃,香味飘了整个科研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搞笑的是站长,他想给张研究员打电话,可手机快没电了,于是抱着手机,蹲在灯笼鱼旁边“充电”——其实是借着灯笼鱼的光看手机,结果被张研究员视频时看见,笑着说:“你们科研站的‘路灯’真特别,还是活的!”站长赶紧让亮亮对着镜头晃了晃诱饵,张研究员笑得直不起腰:“下次我也来你们这,体验一下灯笼鱼照明!”
可到了后半夜,意外发生了——亮亮的诱饵突然不亮了,它着急地晃了晃头,诱饵还是暗的。林夏赶紧凑过去:“怎么了?是不是累了?”亮亮委屈地说:“我刚才为了给大家照亮,把‘光’用太多了,现在有点没电了……”其他灯笼鱼也纷纷说:“我们也有点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