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集:小满的“治愈诊所漂流站”与“会划水的迷你治疗船”
友谊博览会后,小满收到了远海生物的“求助信号”——小邮送信回来时,叼着的纸条上画着一群被油污困住的小鱼,地点在离科研站几十海里的远海浅滩。“太远了,来回跑太费时间,”小满蹲在甲板上晃尾巴,突然眼睛一亮,“我们搞个‘治愈诊所漂流站’!把治疗工具装在小船上,飘到远海去,既能随时治疗,又能让小邮少跑点路!”
漂流站的核心是“迷你治疗船”——林夏用轻质防水材料做了艘小船,船身涂着发光蛋白,晚上会亮,方便生物识别;船上装着小满的“移动治愈箱”,里面有稀释的月光藻汁、记忆胶、迷你海水调配器,还有小桃织的“海藻急救包”;最特别的是“动力系统”——小满用控水术在船底装了个“水推进器”,不用燃油,靠海水流动就能前进;小光的水箱被固定在船头,它负责“导航”,用绿光拼出方向箭头,比指南针还好用。
可试航当天就出了岔子——小满刚启动水推进器,船就顺着水流往暗礁区飘,小光急得用触须碰船壁,绿光闪得慌乱,小满赶紧调整控水术方向,才把船拉回来。“得加个‘锚’!”小桃跑过来,用粗海藻编了个大锚,拴在船尾,“飘到地方就下锚,再也不怕被冲走啦!”
漂流站第一次“出任务”,目标是远海浅滩的油污小鱼——小邮带着治疗船,小满坐在船上,小光趴在船头导航。快到目的地时,远远就看到一片黑乎乎的油污,小鱼们被困在里面,尾巴粘得动弹不得,连呼吸都微弱。小满赶紧下锚,用控水术凝出“水网”,轻轻把小鱼们从油污里捞出来,放进船上的温水箱;小光用绿光对着油污晃,小满立刻明白——它说油污里有金属碎片,得先清理!
两人一水母配合默契:小满用细水针挑出小鱼身上的金属碎片,小桃的海藻急救包派上用场,用浸了月光藻汁的海藻布擦去小鱼身上的油污;小光则用绿光标记出油污范围,方便小满用控水术把油污推到远处的礁石缝里(林夏说礁石能吸附油污,不会扩散)。忙了一下午,几十条小鱼都恢复了活力,它们围着治疗船游了一圈,用尾巴拍着水面,像是在“道谢”。
漂流站慢慢成了“远海小诊所”——小满在船上装了“信号接收器”,小邮送信时只要碰一下接收器,漂流站就会朝着信号方向飘;小清派了两只小螃蟹常驻船上,负责帮小满递工具、清理船舱;小桃每周都会送来新鲜的海藻和浮游生物,给“病人”当“营养餐”。
最搞笑的是“夜间值班”——有次小螃蟹值班时,把治疗船的发光蛋白当成了“零食”,啃得船身少了块光,晚上船亮得东一块西一块,像个“破灯笼”。小满哭笑不得,用发光蛋白补了块“小光图案”,从此小螃蟹值班时,小光都会用绿光盯着它们,再也没人敢啃船身。
当晚,小满躺在漂流站的小船上,看着远处的星光,小光的绿光映在水面上,像串流动的星星。她在漂流站日志里写道:“漂流站不是冰冷的船,是移动的家,是远海生物的希望——以后,不管多远的地方,只要有需要,我们的治疗船就会飘过去,带着治愈和友谊,一直飘下去。”
第752集:小桃的“深海生物夏令营”与“会带娃的小海豚辅导员”
暑假一到,研学营的孩子们又来科研站了,小桃干脆搞了个“深海生物夏令营”——为期一周,每天安排不同的活动:周一“水母喂养课”,周二“螃蟹种地课”,周三“海豚互动课”,周四“美食制作课”,周五“成果展示课”,还要选“小辅导员”,帮着带更小的孩子。
最特别的“小辅导员”是小长——它不仅会跳“海豚舞”,还能听懂孩子们的话,孩子们喊“小长哥哥,跳一个”,它就跃出水面;喊“小长哥哥,带我游泳”,它就用背鳍轻轻托着孩子的手,慢慢游,比人类辅导员还靠谱。小桃给小长做了个“辅导员徽章”(用贝壳磨的,上面刻着“小长辅导员”),还织了件“小背心”,上面绣着彩色的海豚图案,小长穿着背心,游起来尾巴都晃得更骄傲。
夏令营第一天的“水母喂养课”就闹了笑话——小桃教孩子们用小勺子喂浮游生物,一个小男孩太用力,勺子掉进水母缸,砸中了“顶石子”的伞盖,“顶石子”委屈地缩到缸底,小长赶紧游过来,用背鳍碰了碰小男孩的手,像是在“安慰”;小桃笑着说:“喂水母要轻轻的,它们的伞盖很软,会疼的。”小男孩赶紧道歉,用小勺子小心地喂了“顶石子”一颗浮游生物,“顶石子”才慢慢浮起来,用触手碰了碰他的手,像是在“原谅”。
周三的“海豚互动课”最热闹——小长带着小海豚们,在浅水区排成一排,孩子们坐在岸边,用小鱼干喂它们;校长还教孩子们“海豚语言”:拍三下水面是“你好”,拍五下是“开心”,拍一下是“再见”。一个小女孩拍了三下水面,小长立刻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她脸上,小女孩笑着喊:“小长哥哥听懂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五的“成果展示课”上,孩子们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的画了小光的绿光,有的用海藻编了小螃蟹,有的跟着小桃做了迷你星点水母布丁,还有的和小长一起跳了“海豚舞”。小桃给每个孩子都发了“夏令营结业证书”,上面写着“深海小守护者”;校长则给每个孩子送了一颗“海豚纪念品”(用海藻编的小海豚挂件),孩子们抱着挂件,舍不得离开,都说明年还要来。
夏令营结束当晚,小长带着小海豚们,在浅水区跃出水面,像是在“送别”;孩子们趴在栏杆上,喊着“小长哥哥再见”“小光再见”;小桃摸着小长的背鳍,笑着说:“明年夏令营,还要请你当辅导员,好不好?”小长用头蹭了蹭她的手,像是在“同意”;小光在水箱里用绿光拼出“夏令营快乐”,整个科研站都沉浸在离别的温馨里。
第753集:林夏的“声纹密码破译记”与“藏在信号里的深海地图”
林夏整理通讯兵爷爷的旧通讯设备时,发现了一个生锈的“声纹密码盒”——盒子上刻着老船长的名字,里面装着一卷泛黄的声纹磁带,播放出来的全是“滴滴-答答”的密码,和之前观测站捕捉到的神秘信号一模一样。“这不是普通密码,”林夏盯着磁带,眼睛亮了,“这是老船长画的‘深海地图’,用声纹密码记录的!”
破译密码需要“钥匙”——老船长的航海日志里有几页“密码对照表”,但只有一半,另一半不知所踪。林夏把老旋请来,它的声纹海螺能放大磁带的声音,还能识别老船长的声纹频率;小满用“水下听觉”听密码的节奏,试着和海水震动频率对应;沈清月则翻遍了海鹰号的旧物,希望能找到另一半对照表。
破译第三天,沈清月在海鹰号的夹层里,找到了一本旧笔记本,里面居然有另一半密码对照表!对照表上写着:“滴滴-答答”对应“暗礁”,“答-滴滴”对应“海沟”,“滴滴-答-滴滴”对应“星星部落”,最关键的是“答-答-滴滴”,对应“深海宝藏”,后面还画着个小罗盘,和之前找到的老罗盘一模一样。
林夏按照对照表,把磁带的密码翻译成地图——地图上标记了三个关键地点:暗礁区的老潜水艇、海沟的星星部落、珊瑚谷的老海龟栖息地,而“深海宝藏”的位置,居然在三个地点的中间,标记着“友谊之泉”。“友谊之泉是什么?”林夏皱着眉,老旋突然晃了晃壳,声音变得清晰:“我听过老船长说,友谊之泉是一片能让生物恢复活力的泉水,藏在珊瑚谷深处,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找到。”
大家跟着破译的地图,来到珊瑚谷深处——果然在一片发光珊瑚后面,有一汪清澈的泉水,泉水里泛着淡淡的绿光,老海龟说这就是“友谊之泉”,受伤的生物喝了泉水,伤口会很快愈合;疲惫的生物泡在泉水里,会立刻恢复活力。小满用手捧了点泉水,喝了一口,觉得浑身暖洋洋的,尾巴的绿光都亮了几分;小光喝了泉水,触须晃得飞快,绿光闪得更明亮。
林夏把友谊之泉的水样本带回实验室,发现里面含有大量“活性蛋白”,和星点水母的发光蛋白类似,但更有活力,能促进生物细胞再生。“这是新的科研发现!”林夏激动地说,“我的论文标题就叫《声纹密码破译与深海友谊之泉的活性蛋白研究》,肯定能火!”
当晚,林夏把声纹密码盒和破译的地图,放在声音博物馆里,旁边立了块牌子,上面写着:“老船长的密码,藏着深海的秘密,更藏着对朋友的信任。”老旋的声纹海螺里,循环播放着破译后的密码,游客们听着密码,看着地图,都在感叹老船长的智慧;林夏则坐在实验室里,看着友谊之泉的水样本,笑着说:“下次,我要研究用泉水做‘活力饮料’,让科研站的朋友都能活力满满!”
第754集:沈站长的“深海友谊档案馆”与“会整理档案的机械螃蟹管理员”
随着科研站的故事越来越多,老物件、老照片、科研成果也堆得越来越多——老船长的航海日志、沈清月爸爸的旧潜水镜、林夏的论文、小满的治愈日志、小桃的活动照片,还有生物们的“纪念品”(小光的第一片发光黏液、小邮的第一封信件、小清的第一把小铲子)。沈清月看着这些宝贝,决定建一个“深海友谊档案馆”:“把这些带着友谊的物件都收藏起来,整理成档案,让后人能看到我们的故事。”
档案馆就设在深海故事馆旁边,用防水金属板搭建,里面分成“人类档案区”“生物档案区”“科研档案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玻璃展柜和档案架;林夏负责给档案分类,给每个物件贴标签;小桃负责装饰,用荧光海带和月光藻灯,把档案馆变成“发光的记忆库”;最特别的“档案管理员”是机械螃蟹——沈清月给它的钳子上装了个迷你“档案夹”,它负责把档案放回对应的架子上,还能根据标签,找到游客要找的档案,活像个“智能管理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整理档案时,机械螃蟹闹了不少笑话——它把林夏的论文和小满的治愈日志弄混了,把“星点水母黏液研究”放进了“治愈档案架”;把小桃的活动照片和生物纪念品弄混了,把小光的发光黏液样本贴成了“小桃的毛衣碎片”标签;沈清月只好教它认标签上的图案:论文贴“钢笔”图案,治愈日志贴“水星星”图案,照片贴“相机”图案,纪念品贴“生物”图案,机械螃蟹学了半天,才慢慢分清。
档案馆开馆当天,所有“档案主角”都来了——小光趴在“生物档案区”的展柜前,看着自己的发光黏液样本,绿光闪得温柔;小邮游到窗外,看着自己的第一封信件,尾巴拍着水面,像是在“回忆”;小清带着螃蟹们,趴在“纪念品展柜”前,看着自己的第一把小铲子,举着钳子晃来晃去,像是在“骄傲”。
游客们围着档案架,听沈清月讲每个档案背后的故事:“这是老船长的航海日志,里面记录了他和深海生物的友谊;这是林夏的第一篇论文,写的是星点水母的发光机制;这是小满的治愈日志,记录了她治好的每一只生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有的游客还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着故事。
机械螃蟹的“管理员工作”越来越熟练——游客要找“校长的辅导员徽章”档案,它就举着档案夹,准确地找到对应的展柜;档案架乱了,它就用钳子把档案放回原位;甚至还学会了用钳子夹着小抹布,擦拭展柜的玻璃,活像个“尽职的管理员”。
当晚,沈清月在档案馆的留言本上写道:“档案馆里的每一份档案,都是一段友谊,都是一个故事——这里不仅是收藏记忆的地方,更是传承友谊的地方。”老旋的声纹海螺里,播放着老船长的歌声,回荡在档案馆里,像是在祝福这个充满记忆的地方;机械螃蟹举着档案夹,在档案架之间“巡逻”,像是在守护这些珍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