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晓看着冰鳞族的族人,突然灵机一动,研发了“冰系鱿鱼串”——用南极的冰海草做调料,加入冰鳞族的冰系能量,烤好的鱿鱼串,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冰壳,咬一口,外冷内热,有冰系能量的清爽和鱿鱼的鲜美,冰鳞族的族人尝了后,都赞不绝口,说“这是南极最好吃的零食”。
拜访之旅的最后,冰鳞族加入了海洋守护联盟,成为“南极分支”,负责南极的海洋保护。林知寒看着四大族群团聚的画面,心里暖暖的——人鱼族终于不再失散,四大族群携手,一定能守护好全球的海洋,而联盟的“海陆共生”,也终于覆盖了全球的每一片海域。
第105集:陆时衍的“南极冰系能量研究”与“对称冰屋”的保暖危机
陆时衍蹲在冰珊瑚城的冰系祭坛前,眼睛盯着冰系水晶发出的冷蓝光,手里的笔记本已经画满了对称的能量图谱——冰鳞族的冰系能量太神奇了,能在-20℃的低温下稳定存在,冻结污染物时还能保留海洋生物的活性,他断言这是“低温海洋净化的革命性发现”,当即决定在冰珊瑚城搭建“对称低温科研站”,深入研究冰系能量的秘密。
科研站的设计堪称“冰与对称的结合”——主体是两座对称的冰屋,左屋用于能量检测,右屋用于样本实验,中间用冰制走廊连接,走廊的地砖按“菱形对称”铺设;冰屋的墙壁厚度精确到10厘米,门窗大小完全一致,甚至连窗户上的冰花,都被陆时衍要求“左右对称凝结”;屋内的仪器摆放更夸张,低温检测仪、能量融合仪、数据记录仪按“直线对称”排列,样本架上的冰系水晶、冰海草、冰系鱿鱼串样本,必须按“重量由轻到重”对称摆放,标签的字体大小、颜色深浅丝毫不差。
小主,
“冰系能量的核心是‘低温凝聚’,科研站的环境必须绝对对称、稳定,”陆时衍对着帮忙搭建的冰鳞族族人强调,“冰屋的温度要控制在-5℃,误差不能超过0.5℃;能量传输管要埋在冰屋正中央,距离墙壁50厘米,确保能量均匀扩散;连你们送来的冰系食物,都要按对称顺序摆在餐桌上。” 冰鳞族的族人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按他的要求,用冰系能量冻结出了这座“对称冰屋科研站”。
研究刚开始很顺利——陆时衍发现,冰系能量与生命晶石的绿光融合后,能形成“净化冰针”,像细小的冰晶,投入海水后能快速冻结塑料、石油等污染物,冻结后的“污染冰球”会慢慢融化,污染物被净化因子分解,不会伤害海洋生物;他还测试了冰系鱿鱼串的能量,发现苏晓晓加入的冰系能量,能让鱿鱼串在低温下保持3小时热度,咬开时还会释放微量冰系能量,既能暖身又能清新口气。
可没过三天,“对称冰屋”就暴露出了致命问题——南极的狂风顺着冰屋的对称门窗缝隙灌进来,左屋的温度骤降到-8℃,低温检测仪的屏幕冻得闪烁;右屋的样本架因为温度不稳定,冰系水晶的能量波动异常,记录的数据出现明显偏差;最让陆时衍崩溃的是,中间走廊的冰地砖因为冷热交替,出现了不对称的裂缝,冰系能量从裂缝中泄露,科研站的温度越来越低,他的钢笔都冻住了,写不了字。
“怎么会这样?”陆时衍抱着胳膊,在冰屋里跺着脚取暖,看着仪器上跳动的异常数据,急得直皱眉,“门窗对称、墙壁厚度一致,为什么还会漏风?” 苏晓晓裹着厚厚的羽绒服,端着一碗热乎的冰系鱿鱼汤走进来,哈着白气说:“陆哥,你这冰屋太对称了,门窗对着开,风一吹就穿堂风,能不漏风吗?冰是冷的,你还非要让它对称凝结,裂缝能不多吗?”
林知寒也跟着进来,摸了摸冰屋的墙壁:“冰鳞族的冰系能量是‘流动的’,像海水一样,你把它框在对称的冰屋里,能量没法流动,就会从缝隙泄露。不如把冰屋改成‘弧形顶’,门窗错开位置,让风绕着走;能量传输管也别埋在中央,顺着冰屋的弧形墙壁铺设,跟着冰系能量的流动方向走。” 冰鳞族的首领也补充:“我们的冰珊瑚城,都是弧形的,这样能抵御狂风,冰系能量也能在弧形结构里循环流动,不会泄露。”
陆时衍盯着冰屋的对称结构,犹豫了半天——打破对称,就意味着之前的设计全白费了;可不打破,研究根本没法继续。他咬咬牙,终于妥协:“改!但弧形顶的弧度要精确计算,门窗的位置要符合‘黄金对称比例’,不能太随意。” 冰鳞族的族人笑着答应,用冰系能量重新改造冰屋——弧形的冰屋顶像半个蛋壳,门窗错开对称位置,能量传输管顺着弧形墙壁蜿蜒铺设,看起来像冰屋里的“蓝色河流”。
改造后的科研站,奇迹般地解决了保暖问题——弧形屋顶挡住了狂风,门窗错开后没有了穿堂风,冰屋的温度稳定在-5℃;能量传输管顺着冰系能量流动,能量泄露减少了90%;陆时衍的仪器恢复正常,记录的数据越来越精准。他站在弧形冰屋里,看着不再绝对对称却充满生机的科研站,突然笑了——原来,科学不是追求冰冷的对称,而是像冰系能量一样,在规律中找到流动的平衡,这才是研究的真谛。
晚上,陆时衍坐在温暖的冰屋里,喝着苏晓晓煮的冰系鱿鱼汤,看着仪器上跳动的冰系能量数据,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研究计划:“冰系能量研究V2.0——动态对称,顺应自然。” 这次的标题,他画了一道弧形的波浪线,像极了改造后冰屋的屋顶,也像冰系能量流动的轨迹。
第106集:苏晓晓的“南极冰系鱿鱼摊”开业与“热乎冰鱿鱼”的搞笑争议
苏晓晓在冰珊瑚城逛了一圈,发现这里的食物都是冰做的,虽然清凉,但冬天吃多了容易冷,她立刻拍板:“要在冰珊瑚城开一家‘热乎冰系鱿鱼摊’,卖能在低温下保持热度的冰系鱿鱼串,让冰鳞族的族人冬天也能吃到热乎的零食!”
鱿鱼摊的选址在冰珊瑚城的中心广场,陆时衍帮忙设计了“冰系对称烤鱿鱼架”——用冰系能量冻结出的冰制烤架,中间是发热管(用生命晶石的能量供电),烤架的网格按“正方形对称”排列,每格大小一致,能让鱿鱼受热均匀;烤架旁边的调料台,按“盐-糖-辣椒粉”对称摆放,调料罐的高度、大小完全相同。苏晓晓却嫌太死板,在烤架上挂了串用冰系能量冻成的鱿鱼装饰,还在摊位前摆了个“热乎测试区”,顾客可以先摸一摸鱿鱼串,确认热乎再买。
她研发的“热乎冰系鱿鱼串”,是之前冰系鱿鱼串的升级版——用深海鱿鱼做原料,腌制时加入冰鳞族的冰系能量浓缩液和苏晓晓秘制的“热乎调料”(辣椒粉、孜然粉混合结晶粉末),烤的时候,发热管释放生命晶石的能量,让鱿鱼串的中心温度保持在60℃,外面却裹着一层薄薄的冰系能量壳,咬开时外冷内热,又辣又暖,还带着冰系能量的清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业当天,冰珊瑚城的居民们都来捧场——冰鳞族的族人围着烤鱿鱼架,好奇地看着冒着热气的鱿鱼串;企鹅们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伸着脖子想啄一口;陆时衍拿着仪器,在旁边记录“热乎冰系鱿鱼串的温度数据”,笔记本上写着:“鱿鱼串中心温度60℃,外层冰壳温度-2℃,热冷温差62℃,能在低温下保持热度2小时。”
“热乎冰系鱿鱼串,1串1颗冰系小鱼干!”苏晓晓举着鱿鱼串吆喝,“外冷内热,又辣又暖,冬天吃最舒服!” 第一个顾客是冰鳞族的小冰,她小心翼翼地接过鱿鱼串,咬了一口,突然瞪大了眼睛:“好神奇!外面是冰的,里面是热的,还很辣,吃完浑身暖暖的!” 紧接着,族人们排起了长队,有的要“超辣款”,有的要“微辣款”,还有的要“不辣款”,苏晓晓忙得满头大汗,却笑得合不拢嘴。
可没过多久,就出现了“搞笑争议”——一群南极的海豹,闻到鱿鱼串的香味,摇摇摆摆地跑来,非要吃鱿鱼串。苏晓晓给它们烤了几串不辣的,结果海豹们吃完后,浑身发热,跳进冰窟窿里降温,却因为身上还带着鱿鱼串的热乎气,把冰窟窿的冰融化了一小块,吓得旁边的企鹅们赶紧躲开。
冰鳞族的族人有点担心:“海豹们吃了热乎鱿鱼串,会不会影响南极的冰面?” 苏晓晓赶紧拉着陆时衍和林知寒商量,陆时衍用仪器检测后说:“鱿鱼串的热乎气只会让海豹身体发热,不会融化大面积的冰面,反而能帮它们抵御寒流。” 林知寒也笑着说:“海豹们也是南极的居民,我们可以给它们做‘海豹专属冰系鱿鱼串’,减少热乎调料,增加冰系能量,让它们吃了既暖和又不会太热。”
苏晓晓立刻研发了“海豹专属鱿鱼串”——减少辣椒粉,增加冰系能量浓缩液,烤的时候降低发热管温度,让鱿鱼串的中心温度保持在40℃,外层冰壳更厚。海豹们吃了后,果然不再跳进冰窟窿,而是摇摇摆摆地趴在冰面上,晒着太阳,嘴里还叼着鱿鱼串,像一群“满足的胖宝宝”。
晚上,鱿鱼摊打烊后,苏晓晓数着用冰系小鱼干换的“南极货币”(用冰系水晶做的小珠子),笑得眼睛都眯了:“我的热乎冰系鱿鱼串,不仅冰鳞族喜欢,海豹和企鹅也喜欢,以后我要在南极开更多的鱿鱼摊,让所有南极的居民都能吃到热乎的鱿鱼串!” 陆时衍看着她,手里的温度数据记录册上,第一次出现了“非对称的温度波动曲线”,却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海豹吃鱿鱼串的图案——原来,科研数据之外,这些搞笑又温暖的瞬间,才是南极最珍贵的收获。
第107集:赵铁蛋的“南极安保队分部”成立与“企鹅保安的冰面救援”
赵铁蛋看着南极的冰面广阔又危险,冰鳞族的族人和南极的动物们,经常因为冰窟窿、寒流遇到危险,决定在冰珊瑚城成立“南极安保队分部”,成员包括冰鳞族的年轻族人、企鹅学员、海豹们,还有跟着来南极的刺猬保安队,负责南极的冰面巡逻、应急救援,保护冰鳞族和南极动物的安全。
分部的“成立仪式”很简单——赵铁蛋穿着苏晓晓给他做的“南极安保队服”(一件印着企鹅和冰系水晶图案的红色棉袄),手里举着小喇叭,对着围过来的队员们喊:“南极安保队分部,今天正式成立!我们的职责是:冰面巡逻、救援被困动物、抵御寒流,保护南极的朋友!” 队员们纷纷响应:冰鳞族的族人举起冰制的安保棍,企鹅们摇着翅膀,海豹们拍着肚皮,刺猬们卷成球,露出背上的小灯笼,活像一群“南极守护者联盟”。
赵铁蛋给分部制定了“南极巡逻计划”——每天早上6点、中午12点、晚上6点,分三次巡逻,巡逻路线按“冰珊瑚城-冰系祭坛-海豹栖息地-企鹅聚居地”的顺序,确保覆盖整个冰珊瑚城周边;巡逻时,冰鳞族的族人负责用冰系能量检测冰面厚度,防止冰窟窿;企鹅们负责在冰面上滑行,快速传递消息;海豹们负责在冰下巡逻,救援掉进冰窟窿的动物;刺猬们则负责在分部站岗,遇到危险时按响警报器。
巡逻第一天,就遇到了“冰面救援任务”——一只小企鹅在冰面上玩耍,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冰窟窿周围的冰面很薄,其他企鹅不敢靠近,只能围着冰窟窿叫。赵铁蛋赶紧带着队员们赶过去,冰鳞族的族人用冰系能量冻结冰窟窿周围的冰面,防止冰面继续裂开;赵铁蛋趴在冰面上,伸手去拉小企鹅,可冰面太滑,他差点掉下去;海豹们跳进冰窟窿旁边的海水里,用身体托着小企鹅,慢慢往冰窟窿边送;企鹅学员们则在冰面上,用翅膀拍打着冰面,给小企鹅加油。
就在小企鹅快要被拉上来时,冰面突然又裂开了一点,赵铁蛋的手滑了一下,小企鹅又掉回了冰窟窿。“刺猬保安队!”赵铁蛋喊,刺猬们立刻卷成球,滚到冰窟窿周围,用身体压住裂开的冰面;苏晓晓也赶过来,烤了一串热乎冰系鱿鱼串,扔进冰窟窿里,小企鹅咬着鱿鱼串,有了力气,配合海豹们,终于被赵铁蛋拉了上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企鹅的妈妈赶过来,用翅膀拍了拍赵铁蛋的手,又对着队员们摇了摇翅膀,像是在感谢。赵铁蛋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你们在冰面上玩,要小心冰窟窿,遇到危险就喊我们!” 他还在冰窟窿旁边,用冰系能量冻了个“禁止靠近”的警示牌,上面画着一只歪歪扭扭的企鹅,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晚上,赵铁蛋坐在分部的冰屋里,给队员们喂小鱼干和冰系鱿鱼串——冰鳞族的族人吃着鱿鱼串,企鹅们叼着小鱼干,海豹们趴在冰屋外面,晒着月亮,刺猬们卷成球,靠在他脚边。林知寒递过一杯热乎的冰系鱿鱼汤:“铁蛋,你成立的南极安保队分部,是南极最温暖的守护者。” 赵铁蛋接过汤,喝了一口,笑着说:“以后我要把分部扩大,让每个南极的角落,都有我们的安保队员,保护所有的朋友!”
第108集:林知寒的“人鱼族四大族群峰会”与“冰系净化计划”的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