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成大器便留下两万兵力驻守潼关,由成宜,梁兴统领,负责防备后方可能出现的曹军援军,同时安抚城内百姓,巩固防线。自己则与马超、马岱率领八万蜀军主力,沿着渭水一路东进,一方面追击李通的残军,另一方面直逼长安。
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曾是大汉的都城,城池极为坚固。城墙高达十丈有余,厚达两丈,全部用巨大的青砖砌成,坚不可摧;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水深丈余,水流湍急,构成了天然的屏障。城内人口众多,不下三十万,粮草充足,府库中囤积的粮食足以支撑守军数年之用。更重要的是,长安地处关中腹地,四通八达,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失守,整个关中地区便会门户大开。
钟繇,字元常,乃是曹操手下的重臣,不仅文采斐然,精通书法,更兼通兵法,颇有谋略。他作为长安守将,早已得知李通兵败、潼关失守的消息,心中十分凝重。他深知长安的重要性,一旦长安失守,曹魏在关中的统治便会土崩瓦解。因此,他一面下令加固城防,在城墙上增设箭楼与滚石擂木,将护城河的吊桥收起,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一面派出多批使者,分别向洛阳的曹操、雍州的夏侯尚、凉州的张既等人求援,请求他们火速派兵驰援长安。
数日后,李通率领数千残军狼狈地逃到长安城外。这些士兵大多衣衫褴褛,面带疲惫与惊恐,手中的兵器也丢得七七八八,早已没了往日的威风。钟繇亲自率军出城接应,将李通等人接入城中。
太守府内,李通见到钟繇,如同见到了救命稻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哭诉道:“钟大人,救命啊!成大器与马超率领大军紧随其后,不日便会兵临城下。潼关已破,我麾下将士死伤殆尽,如今只能投奔大人,还请大人务必救我!”
钟繇连忙上前扶起李通,面色凝重地说道:“李将军快快请起。长安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兵精粮足,只要我等坚守不出,凭险据守,成大器一时半会儿也攻不下来。待各地援军赶到,我们再内外夹击,必能将其击退,收复潼关。将军不必过于担忧,先下去歇息,养好精神,日后还要与我一同镇守长安。”
李通闻言,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连忙拜谢道:“多谢钟大人收留,大恩不言谢。日后大人有任何差遣,某万死不辞!”
当下,钟繇再次下令:关闭所有城门,加固城防,城墙上布满守军,日夜轮班值守;将城内的粮草、兵器全部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严令百姓不得随意出入城门,城中实行宵禁,每晚三更之后,禁止任何人在街头游荡,以防有蜀军的内应混入城中作乱;同时,派出斥候,密切监视蜀军的动向,随时汇报。
没过几日,成大器与马超率领八万蜀军主力便抵达了长安城外。大军在渭水之畔扎下营寨,连绵数十里,营寨林立,旌旗蔽日,鼓声震天,气势极为恢宏。蜀军将士个个精神抖擞,甲胄鲜明,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远望去,如同一片钢铁的海洋。
成大器勒马于阵前,手中握着马鞭,望着前方巍峨的长安城。这座古都,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大汉的兴衰荣辱。当年,高祖刘邦在此建立汉朝,开创了四百年的基业;如今,大汉江山分崩离析,这座古都却成了阻碍他一统天下、匡扶汉室的绊脚石。想到这里,成大器心中感慨万千,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转头对身旁的马超、马岱、张合等将领说道:“长安乃是关中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拿下长安,关中便尽在我掌握之中,进可攻,退可守,平定中原指日可待。传令下去,即刻攻城!”
军令既下,蜀军将士立刻行动起来。早已准备好的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纷纷被推了出来,士兵们分成数队,呐喊着向城墙冲去。第一队士兵手持盾牌,小心翼翼地渡过护城河,架起云梯,开始攀爬城墙;第二队士兵则推着冲车,朝着厚重的城门猛撞而去,“咚咚咚”的撞击声震耳欲聋;城墙上的蜀军弓箭手则弯弓搭箭,朝着城头上的曹军守军射出密集的箭雨,掩护攻城的士兵。
然而,长安城的城防比潼关还要坚固得多。城头上,钟繇与李通亲自督战,手持宝剑,高声喝令士兵反击。曹军守军居高临下,占据了绝对的地理优势。他们纷纷探出身子,朝着攀爬云梯的蜀军士兵射箭、投掷滚石、擂木。密集的箭雨如同飞蝗般落下,不少蜀军士兵中箭倒地;巨大的滚石与擂木从城墙上滚落,砸在云梯上,将云梯砸断,上面的士兵惨叫着摔了下来,摔得粉身碎骨;还有的士兵则将滚烫的热油浇下去,烫伤的蜀军士兵痛苦不堪,纷纷跌落。
蜀军将士虽然奋勇作战,前仆后继,却始终难以靠近城墙。冲车一次次撞击城门,却只在城门上留下一个个浅浅的印记,根本无法将其撞开。连续攻城数日,蜀军损失惨重,伤亡超过三千人,却始终未能攻破城门,甚至连城墙都没能踏上一步。
成大器见状,只得下令暂缓攻城。他召集麾下将领来到中军大帐议事,面色凝重地说道:“诸位将军,长安城池坚固,守军顽强,我军连续攻城数日,损失惨重,却未能前进一步。再这样硬拼下去,只会徒增伤亡,于战局无益。诸位足智多谋,可有良策,能破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