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器凭借过人的谋略与胆识,平定巴蜀,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成为割据一方的强大势力,引得曹操、袁绍、刘表三人忌惮不已。为了遏制成大器的发展,三方暗中结盟,组成联军,浩浩荡荡地向成大器的领地杀来。一时间,战云密布,局势岌岌可危。
成大器得知联军来犯的消息后,神色凝重,立即在议事厅召集众谋士商议对策。议事厅内气氛紧张,烛火摇曳,众人眉头紧锁,都在思索破敌之策。
法正身着一袭青衫,手持羽扇,目光如炬,率先打破沉默:“主公,袁绍占据河北多年,根基深厚,兵多将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强大,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此二人绝非等闲之辈,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其击溃,难如登天。况且巴蜀援军路途遥远,等援军赶到,恐怕局势早已大变,远水难解近渴。如今之计,刘表所部相对较弱,且其水军驻扎在长江沿线,对我军威胁极大,当务之急是先破刘表。我军可顺长江而下,主动出击,占据先机。不过,蔡瑁久居荆州,精通水战,其训练的水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战船众多,装备精良,不可小觑,需防其在江上设下重重防线,与我军展开一场激烈的拦江之战。”法正的话语条理清晰,将局势分析得入木三分,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成大器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贾诩和法正,沉声道:“文和、法正,你们二人足智多谋,速拟破敌之策,解我军燃眉之急。”
贾诩与法正低声商议片刻,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向前一步,躬身说道:“主公,可命甘宁、蒋钦、周泰三位将军率领精锐水军,在江上设下埋伏。以轻便战船为诱饵,佯装进攻,诱使蔡瑁率军深入。待其进入我军精心布置的伏击圈,再出动火船进行突袭。届时,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定能将蔡瑁的水军烧得片甲不留。与此同时,派太史慈、马超两位将军率精锐之师,沿江岸设伏,严密监视刘表的陆军动向,一旦其试图支援水军,便立即出击,截断其支援之路。水陆配合,相互呼应,定能大破刘表军,取得首战胜利。”贾诩的计策环环相扣,尽显谋士的智慧与谋略,成大器听后,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成大器当即站起身来,大声下令:“甘宁、蒋钦、周泰听令!即刻整顿水军,依计行事,务必将蔡瑁的水军一举击溃!太史慈、马超你二人各率领三万人马,沿江布防,不可有失,若让刘表的陆军支援成功,军法处置!”众将齐声领命,声音响彻整个议事厅,随后迅速行动起来,各自去准备作战事宜。
甘宁接到命令后,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与蒋钦、周泰一同投入到紧张的战前准备中。他们迅速集结起一支强大的水军,这支水军士兵们个个身经百战、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信心。
甘宁站在江边,极目远眺,那宽阔无垠的江面如同一匹巨大的蓝色绸缎,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无数条银鱼在水面上跳跃。
甘宁凝视着这壮观的景象,心中却并未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而是在冷静地思考着如何才能在这场与蔡瑁水军的较量中出奇制胜。他深知,正面交锋绝非明智之举,蔡瑁的水军实力强大,船只众多,若硬拼,己方必然损失惨重。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甘宁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个大胆的计划——火攻。他心想,夜晚时分,江面上风高浪急,若能趁此机会,点燃数十艘轻便的战船,让它们如火龙一般冲入敌阵,定能给蔡瑁的水军造成重创。
想到此处,甘宁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他当机立断,亲自挑选出数十艘轻便的战船。这些战船造型轻巧,速度极快,犹如离弦之箭,而且灵活性极强,能够在狭窄的水道中穿梭自如,非常适合在夜间行动和突袭。
甘宁命人在这些战船上装满了茅草、硫磺、桐油等易燃之物,每一样都精心挑选,确保易燃且火势迅猛。然后用青布将战船严严实实地覆盖起来,远远看去,就像普通的战船一样,毫无破绽。这样的伪装不仅可以让敌人放松警惕,还能在关键时刻出其不意,给敌人致命一击。
夜幕像一张巨大的黑色帷幕,缓缓地降落在江面上。雾气在夜色的掩护下,愈发浓郁起来,仿佛是一层厚厚的棉絮,将整个江面都紧紧地包裹住。能见度极低,即使是近在咫尺的物体,也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更不用说远处的景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