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秣陵城破

徐荣翻身下马,走到陈武的尸体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九环刀,拂去刀上的灰尘。他看着陈武的遗体,沉声道:“陈将军忠义,为我辈楷模。传令下去,不可侮辱陈将军尸身,寻一处好地厚葬,立碑记其功绩。若有敢冒犯者,军法处置!”

“末将领命!”身旁的廖化抱拳应道,立刻安排士兵处理陈武的后事。

徐荣率军入城时,天色已大亮。城中的江东军见主帅已死,城门失守,大多放下兵器投降,只有少数士兵仍在抵抗,很快便被淮南军制服。徐荣勒住马缰,在城中的主干道上停下,高声下令:“全军听令!严守军纪,不得惊扰百姓,不得擅取民财,不得滥杀降兵!违令者,斩立决!”

士兵们纷纷单膝跪地,齐声应诺:“遵将军令!”随后,他们沿街而立,手中的兵器握得笔直,目光坚定,没有一人擅自进入百姓家中。

城中百姓起初躲在门后,透过门缝偷偷观察,看到淮南军士兵纪律严明,没有像传闻中那样烧杀抢掠,渐渐放下心来。有胆大的百姓打开门,端出茶水和干粮,想要犒劳士兵,却被士兵们婉言谢绝:“多谢老丈好意,我军有军规,不可擅受民物。”

午后,成大器率领五万主力大军入城。贾诩、李儒骑着马,跟在成大器身旁,他们指着街道两旁的百姓——有的百姓站在门口,对着淮南军士兵拱手致意;有的则在打扫街道上的血迹;还有的孩童好奇地围在士兵身边,却被家长拉了回去——贾诩笑着说道:“主公,民心已安,秣陵无忧矣。”

成大器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城中的景象,心中十分满意。他翻身下马,沿着街道缓步前行,想要亲自感受城中的氛围。忽然,他看到街角有个老者坐在门槛上,双手捂着脸,肩膀不停颤抖,似乎在哭泣。

成大器走上前,轻声问道:“老丈,为何哭泣?可是我军士兵有冒犯之处?”

老者听到声音,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脸上满是泪痕。他抹了抹眼泪,哽咽着说道:“将军有所不知……我儿是城中的守军,今早战死在了城墙上……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如今他没了,我该怎么活啊……”

成大器沉默片刻,心中涌起一股愧疚。战争终究会带来伤亡,无论是己方士兵还是敌方士兵,背后都有牵挂他们的家人。他转身对身旁的亲卫道:“去取五十两银子来。”

亲卫很快取来银子,递到成大器手中。成大器将银子递给老者,沉声道:“老丈节哀。这笔钱你收下,好好安葬令郎。另外,传令下去,所有战死的江东士兵,都按淮南军阵亡将士的标准安葬,家眷每人发放三十两抚恤金,由军需处统一办理。”

老者愣住了,他接过银子,双手颤抖着,眼泪再次流了下来,却不再是悲伤的泪,而是感激的泪。他对着成大器磕了个响头,哽咽道:“将军……将军真是仁主啊……我儿虽死,却能得此厚待,我……我感激不尽!”

周围的百姓听到了两人的对话,纷纷围了过来,当得知成大器要厚葬江东士兵、发放抚恤金时,百姓们都露出了感激的神色。一名中年男子走上前,对着成大器拱手道:“将军仁德,我等百姓都看在眼里。此前听闻淮南军残暴,如今看来,都是谣言。若将军不嫌弃,我等愿为青州军引路,搬运粮草!”

“是啊,将军,我们也愿意帮忙!”其他百姓也纷纷附和道。

成大器看着眼前的百姓,心中十分欣慰。他抬手扶起那名中年男子,笑道:“多谢诸位乡亲。若有劳烦之处,我自会派人告知。日后我军在秣陵驻扎,定当护百姓周全,让大家安居乐业。”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秣陵城,城中百姓更是感激涕零。不少百姓主动到淮南军的营寨外,送来茶水、粮食和衣物;还有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帮助青州军清理战场、掩埋尸体。原本紧张的气氛,渐渐被和谐的氛围取代。

李儒走到成大器身边,低声道:“主公,民心所向,大事可成。如今秣陵已破,江东的门户已开,下一步便是曲阿。只是曲阿守将周瑜,足智多谋,麾下还有程普等老将,不可小觑啊。”

成大器点了点头,目光望向曲阿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周瑜之才,我早有耳闻。拿下秣陵只是开始,曲阿才是真正的硬仗。传令下去,让徐荣整顿军队,安抚百姓;蒋钦、周泰守住江面,防止孙策援军来袭;华雄、太史慈继续侦查曲阿的动向。我们稍作休整,便进军曲阿!”

“主公英明。”贾诩抱拳应道。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秣陵城的城墙上,将玄色的战旗染成了金色。城中的百姓在街道上行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淮南军士兵则在营寨中休整,擦拭着兵器,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战斗。一场大战过后,秣陵城迎来了新的生机,而江东的战局,也因这场胜利,悄然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