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中平六年夏,长安的暑气已如沸鼎蒸腾。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裹挟着蒸腾的热气,商贩的吆喝声、马蹄的踏踏声、车轮碾过石板的轱辘声,交织成这座帝国都城特有的喧嚣。成大器身着一袭月白儒衫,手持湘妃竹扇,看似随意地漫步在人流之中,眼角的余光却不时扫过街边的兵丁与城楼上的旌旗。
自董卓入洛,挟天子以令诸侯已近半载。昔日繁华的长安,如今虽依旧维持着表面的鼎盛,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紧张。西凉军的铁甲锐士随处可见,他们腰悬环首刀,眼神中带着塞外风沙磨砺出的剽悍,与市井间小心翼翼的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大器知道,这平静的表象下,正酝酿着足以颠覆乾坤的风暴。
他放缓脚步,在一家茶肆前驻足,要了一壶凉茶,目光却投向了街的尽头。那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伴随着甲叶摩擦的铿锵之响,显然是一队精锐骑兵正在行进。行人纷纷避让,让出一条通路,不少人眼中带着畏惧与好奇,探头探脑地张望。
成大器放下茶盏,竹扇轻摇,目光凝向那队人马。当先一人,身着兽面吞头连环铠,外罩西川红棉百花袍,坐下一匹火炭般的神驹,四蹄踏处,尘土飞扬,正是那素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誉的温侯吕布。
今日的吕布,似乎与往日不同。往常他总是一脸冷傲,眉宇间带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煞气,仿佛天下英雄皆不入眼。可此刻,他俊朗的面容上竟带着几分难得的笑意,那笑容并非虚伪的客套,而是夹杂着几分少年人般的得意与兴奋,让他那原本冷硬的线条都柔和了些许。赤兔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好心情,不时昂首发出一声洪亮的嘶鸣,前蹄刨地,踏得石板路火星四溅。
“好一匹赤兔马,果然名不虚传。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诚不欺人也!”成大器心中暗赞,目光却扫过吕布身后的队伍。那是一支约百人的亲卫骑队,人人皆是西凉军中的精锐,胯下战马神骏,身上甲胄鲜明,腰间除了环首刀,还斜挎着雕弓,箭壶里插满了羽箭,一看便知是久经战阵的劲旅。而在队伍中段,几辆装饰精美的马车缓缓而行,车帘低垂,隐约能看到里面影影绰绰的人影,似乎载着不少箱笼财物。
“温侯这是何往?”成大器心中一动,知道时机已近,遂放下茶钱,整了整衣袍,迎着队伍上前,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朗声道。
吕布闻声勒住缰绳,赤兔马人立而起,发出一声长嘶,前蹄在空中划过一道凌厉的弧线,才稳稳落下。吕布低头,看到成大器,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那股阳刚的笑意更浓了几分。“哦?原来是临淄侯。”他抬手拱了拱,声音洪亮,“某这几日正想着遣人去请,不想今日竟在此遇见,当真是巧了。”
成大器注意到,吕布今日说话的语气,比以往客气了许多,少了几分倨傲,多了几分亲近。这让他更加确定,王允的连环计已近功成。“温侯客气了。”他还了一礼,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吕布身后的马车,“看温侯这阵仗,莫非是有喜事?”
“哈哈哈!”吕布闻言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得意,“临淄侯果然慧眼!不瞒你说,明日某要纳妾,喜帖已经发出去了,临淄侯乃是当今才俊,明日务必赏光,来某府中讨杯喜酒喝!”
纳妾?成大器心中了然,面上却做出惊喜之色:“哦?竟有此事?那真是恭喜温侯了!不知是哪家的千金,能得温侯垂青?”他明知故问,心中却暗暗叹息。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向着既定的方向滚动了。吕布这一纳妾,便意味着他与董卓之间的裂痕已无法弥补,长安的平静,怕是真的要到头了。
“此事暂且保密,明日临淄侯自会知晓。”吕布卖了个关子,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那是一种被爱情冲昏头脑的炽热,“总之,明日还请临淄侯一定到场,某已备下薄酒,与诸位好友共庆!”
“一定,一定!”成大器连连点头,“温侯大喜,在下岂有不到之理?定当准时前往,为温侯贺喜。”
“好!痛快!”吕布似乎心情极佳,又与成大器寒暄了几句,便拱手道别,“某还有事要办,先行一步,明日专候临淄侯大驾!”说罢,他一提缰绳,赤兔马再次迈开四蹄,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行去,留下一路飞扬的尘土。
成大器站在原地,望着吕布远去的背影,手中的竹扇缓缓停了下来。他能感觉到,吕布身上那股原本属于西凉猛将的煞气,似乎被一种温柔的情愫所冲淡,虽然依旧强大,却少了几分往日的狠厉。“王允啊王允,你的计策,果然厉害。”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这几个月来,他并非无所作为。在董卓军中站稳脚跟后,他一面假意辅佐,为董卓推荐人才、整饬军务,一面却在暗中布局。他利用自己“临淄侯”的身份和在士人中的声望,联络了不少对董卓不满的官员;又通过商业渠道,在关中各地建立了情报网络;甚至在西凉军中,也悄悄埋下了几颗棋子。如今,吕布即将反水,正是他计划启动的关键节点。
小主,
“大乱将起啊……”成大器深吸一口气,将茶盏中的凉茶一饮而尽,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让他混乱的思绪稍稍平复。他转身,不再看吕布离去的方向,而是朝着自己在长安的府邸走去。步伐从容,仿佛只是一个寻常的归客,但紧握的拳心却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一切都已部署停当,接下来,只需静待那雷霆一击的到来。
成大器离开朱雀大街时,日头已渐渐西斜,金色的阳光洒在巍峨的宫墙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他没有直接回府,而是绕了几条街,来到了一处僻静的酒肆,会见了几个暗中联络的手下,交代了一些最新的指令,这才不慌不忙地返回临淄侯府。
与此同时,长安城另一端的司徒府,却笼罩在一片不同寻常的气氛之中。王允坐在书房内,手中捧着一卷书,目光却并未落在书页上,而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盛开的石榴花。他年近花甲,须发皆已斑白,但一双眼睛却依旧锐利如鹰,此刻,那眼中正闪烁着焦虑与期待交织的光芒。
“大人,温侯府的回帖送来了,明日巳时,温侯请大人过府饮宴。”一名管家模样的老者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禀报。
王允“嗯”了一声,放下手中的书卷,接过回帖看了一眼,随即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知道了。备车,明日一早,我要先去一趟太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