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五,蔡琰提议并推动的巡乡队正式成行。
以崭露头角的蔡谷为临时头领,共计二十名从蔡、王、李等几家遴选出的精壮丁勇。
配备了统一的棍棒与少数由蔡府提供的环首刀,每日分作两班,沿蔡家庄园至圉县城门的官道及其周边小径展开巡逻。
此举在圉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百姓议论纷纷,有心安者,亦有那嗅觉敏锐者,从中窥见了不寻常的意味,暗自揣测是否将有大事发生。
蔡琰并未亲临现场,但她通过福伯每日的详细汇报,密切关注着这支小小队伍的每一个动向。
她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支维持地方安宁的巡逻队,更是她尝试整合地方力量、建立有效指挥体系、实践其“寓兵于农”理念的第一次重要实践。
其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后续诸多布局。
巡乡队成立的第三日午后,蔡谷亲自快马回府禀报,带回来了一个让蔡琰心头骤然紧绷的消息。
“女公子,”蔡谷风尘仆仆,甲胄未解,面色凝重如铁:
“今日午后,我等依照惯例巡查至城西十里外的野猪林附近,于一处背风的山坳里,发现了一处刚废弃不久的临时营地痕迹。观其规模,约有数十人停留过,篝火余烬尚温,但人已离去,走得颇为匆忙。”
“营地情形如何?”蔡琰放下手中书卷,沉声追问,指尖微微发凉。
“营地收拾得异常干净,几乎未留下什么个人杂物,粪便等污物皆以土掩埋,不似寻常流民或山匪那般杂乱无章。”
蔡谷语气低沉,“倒像是……颇有行伍纪律,刻意抹去踪迹。”
“可曾发现什么特异之物?”蔡琰的心跳加速。
蔡谷从怀中取出一小块皱巴巴的、边缘撕裂的布条,质地是略显粗糙的麻布,但颜色却是颇为扎眼的土黄色。
“只在营地边缘的荆棘丛中,侥幸捡拾到此物,似是匆忙间被勾破残留。”
那抹土黄色,如同一点刺目的火焰,灼烧着蔡琰的视线。黄色!太平道尚黄,“黄天当立”!
“还有,”蔡谷补充道,摊开手掌,里面是几粒看起来与本地常见品种略有差异的黍米:
“在营地附近的鼠洞旁,发现了零星散落的这几粒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