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危机中的唯一信任

“初心科技”新总部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向着最终节点冲刺,胜利的曙光仿佛已触手可及。然而,就在这片看似明朗的天空下,一场蓄谋已久、威力巨大的风暴,毫无预兆地骤然降临,其猛烈程度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一家在国内财经领域颇具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媒体,毫无征兆地发布了一篇所谓的“深度调查报道”。这篇报道行文老辣,矛头精准而恶毒,直指“初心科技”新总部核心智能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架构。文章煞有介事地质疑其核心算法存在“未公开的后门程序”,可能大规模泄露用户隐私数据,并极具暗示性地将此事与厉辰早年某个曾获学术奖项、但后来因“未知原因”被搁置的科研项目强行关联,影射其存在“学术污点”与“伦理问题”。报道中大量引用了所谓的“匿名内部核心人士”爆料,辅以经过精心剪辑和误导性解读的“专业分析”,字里行间充满了诱导与煽动,如同一份精心编织的、瞄准命门的毒箭。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的指控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引爆了全网。各大媒体、自媒体平台争相转载,推波助澜。#初心科技数据安全危机#、#厉辰学术污点#、#智能家居还安全吗# 等话题,以惊人的速度被顶上热搜榜单,阅读量顷刻间突破亿次。恐慌和质疑如同病毒般蔓延。次日股市开盘,“初心科技”的股价如同坐了过山车般直线跳水,断崖式下跌,市值瞬间蒸发数十亿。焦急的合作方、震怒的投资人、好奇的媒体……无数通质询电话几乎将公司的总机打爆,公关部的邮箱被塞爆,整个“初心”内部,从前台到高管,都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人心惶惶的压抑气氛。

厉辰内心: 终于还是来了。比我们内部风险评估的预判时间更快,手段也更肮脏下作。看来,是某些人眼见无法在正面战场取胜,开始狗急跳墙,动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了。也好,正好借此机会,把暗处的虫子都揪出来。

真正的危机时刻,方能显露出领导者的成色。厉辰在风暴眼中,展现出了一种近乎冷酷的冷静和强大的全局掌控力。他第一时间召集了所有核心高管,成立了由他亲自挂帅的紧急危机处理小组,法务、公关、技术、市场等关键部门全部进入战时状态,二十四小时待命。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他面容冷峻如冰封的湖面,眼神锐利如锁定猎物的鹰隼,面对下方一张张或焦虑、或不安的面孔,他的声音平稳而有力,条分缕析地拆解危机,下达一道道清晰明确的指令——技术团队立刻准备权威的技术白皮书和算法解析进行正面回应;法务部同步启动法律程序,固定证据,准备起诉相关媒体和不实信息发布者;公关部门统一口径,多渠道发布官方声明,稳定合作伙伴和用户情绪……他的每一个决策都精准果断,仿佛一台高速运转却毫无错漏的超级计算机,用他强大的意志和清晰的思路,强行稳住了这艘在惊涛骇浪中剧烈摇晃的巨轮。

然而,站在角落的苏沫,却能透过他坚不可摧的外表,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深处那极力压抑的熊熊怒火,以及那根因高度紧绷而微微颤动的神经。她没有上前打扰,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心却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攥住,又酸又疼,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担忧。

苏沫内心: 他肩上扛着整个公司、数千员工的期望和未来…他一定很累,压力一定大到难以想象…此时此刻,我除了站在这里,还能为他做点什么?

然而,风暴并未停歇,反而向着更恶毒的方向演变。就在舆论持续发酵、公众注意力被高度吸引之时,网络上突然开始流传一些所谓的“内部实锤证据”。其中,赫然包括几张经过恶意技术拼接、篡改的——苏沫早期为项目所做的、从未对外公开的设计手稿局部图纸!这些被歪曲的“证据”牵强附会地暗示,苏沫的设计理念与某些曾被曝光存在“安全问题”的国外极端设计工作室“过往甚密”,试图凭空捏造出一场“内外勾结”、“引狼入室”的荒谬戏码,将公众愤怒的火焰引向这个看似与核心技术无关、却又与厉辰关系密切的“软肋”。

一时间,网络上原本集中于技术和厉辰本人的质疑声浪,开始分出一股污浊的支流,涌向了苏沫。更令人心寒的是,就连“初心”公司内部,也开始滋生一些微弱的、却足够伤人的窃窃私语和怀疑的目光。

“听说那个引起争议的公共空间交互设计,最初就是苏小姐主导的?会不会真的…有点问题?”

“谁知道呢,有时候啊,红颜祸水,老板太看重她,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