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的氛围像逐渐升温的初夏空气,带着栀子花的清香和离别的惆怅,悄然笼罩了校园。苏沫抱着几本厚重的专业书,站在图书馆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拉着行李箱合影的学长学姐,心里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未来的重量。作为大三的学生,她已然站在了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
她的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去年那个含金量极高的全国大学生设计金奖,更是为她镀上了一层光。这份光芒很快吸引了机会的垂青,几家单位的实习邀请接连而至。经过初步筛选,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两个选项上,它们如同两条延伸向不同远方的轨道,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其一是“瀚海设计院”,坐落于本市最繁华的CBD,是业内翘楚,声名显赫。能在那里实习,意味着将有机会接触到以往只在教科书和案例集中见到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对于积累履历、提升专业技艺,无疑是金字塔尖的平台。其二是位于邻市的“萌芽创意”,一家规模不大,却以其独特的理念在圈内小有名气的工作室。他们专注于文创空间设计和老旧社区微更新,做的项目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巧思,恰恰击中了苏沫内心对设计最初的热爱——她始终觉得,设计不该只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更应是温暖人心、点亮生活的艺术。
抉择的艰难,让她下意识地想寻求那个最熟悉的人的认同。她穿过林荫道,走向计算机系的实验楼。
机房里,敲击键盘的噼啪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代码的味道。厉辰正和几个队友围在一台电脑前,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流程图和数据不断滚动。他们正在为下个月一场至关重要的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做最后的冲刺,这不仅关乎荣誉,更与厉辰竞选校学生会副主席的布局紧密相关,他势在必得。
苏沫轻轻推开门,没有打扰其他人,只是用目光寻找。厉辰几乎立刻感应到了她的到来,抬头,对上她的视线。他跟队友低语几句,便起身快步走到她身边。
“怎么跑过来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熬夜后的沙哑,但眼神依旧锐利。
“有点事,想听听你的意见。”苏沫将手中打印好的两份实习简介递过去,语气带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依赖和期待,“你看,瀚海平台大,发展前景好;萌芽虽然小,但他们的理念我非常喜欢,觉得能做出真正有意思的东西……”
厉辰接过那几张薄薄的纸,目光迅速扫过,像是在处理一段需要快速解析的数据。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捕捉到了最关键的信息:“都要去外地实习?”
“瀚海就在本市,萌芽在邻市,其实不远,坐高铁一个小时就到了。”苏沫连忙解释,试图淡化距离因素。
然而,厉辰的答案几乎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就给出了,没有丝毫犹豫。他将“萌芽创意”的资料塞回她手里,语气果断,甚至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决绝:“选瀚海。平台和资源是现阶段最重要的考量。邻市?没必要跑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