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松义雄沉思良久,眼神逐渐变得锐利。必须改变策略,不能按照宋兴华的节奏走。
“命令!”岩松义雄沉声开口,对等候在一旁的参谋们下达了他上任后的第一系列指令:
“一、阳泉方面:独立混成第17旅团,留一个大队坚守阳泉县城,务必发动所有劳工,在城外加紧挖掘战壕,增设铁丝网,扩大雷区范围!其余两个大队,配属皇协军一个团,立即前出至阳泉以西十五公里、十公里、五公里处,依托有利地形,紧急构筑三道防线,进行分段阻击,迟滞、消耗敌军!”
“二、独立混成第18旅团:立即从平定、昔阳防区,抽调三个大队兵力。其中一个大队部署于平定与阳泉之间,作为机动兵力;另两个大队,分别部署于阳泉第一道防线侧翼、以及第一与第二道防线之间的侧翼,拉长我军防线纵深,伺机侧击进攻之敌!”
“三、第110师团:立即集结,向寿阳方向逼近,做出收复寿阳之态势,务必牵制住宋兴华部主力,使其不能全力东进攻击阳泉!”
一道道命令发出,参谋们领命而去。岩松义雄独自站在地图前,目光幽深。这是他所能想到的最稳妥的方案了。层层设防,侧翼呼应,主力牵制。他希望凭借这道拉长的、具备一定纵深的防御体系,能够抵消掉宋兴华部的兵力优势,至少,要为他熟悉太原防务争取更多时间。
“宋兴华……就让我看看,你到底有何能耐!”岩松义雄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赌上命运的决心,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舞伝男临走时那无奈而忌惮的眼神,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
寿阳县城,临时旅部驻地。
与太原日军的愁云惨淡不同,这里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蓬勃的朝气。城内城外,战士们正在紧张地打扫战场,清点缴获,整编新俘。百姓们则自发组织起来,送水送饭,帮忙搬运物资,军民鱼水情谊深。
在县城西边一片相对平坦、被临时划为军事禁区的场地上,一场划时代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宋兴华站在一辆日军的九五式轻型坦克旁,目光扫过面前列队整齐的官兵。这些官兵成分复杂,有他从系统秘密基地小柳乡带出来的200名核心坦克兵骨干,他们眼神沉稳,带着技术兵种特有的专注;有原特战侦察连的精锐战士们,他们身形矫健,目光锐利;有从后勤保障营、工兵营抽调来的技术保障人员;还有从各独立团选拔出来的战斗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