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架降落的是陈瑞驾驶的九七式战斗机。他有些紧张,第一次驾驶陌生飞机在陌生山谷降落,对准火把跑道时角度有点偏,第一次进近失败了,他不得不拉起机头,重新加入降落圈。 “稳住!不要慌!看准风向,对准中线!”宋兴华的声音通过高航的飞机动作(如摇摆机翼示意鼓励)和其他方式传递着镇定。
第二架是刘刚,他吸取了教训,稳稳地对准跑道,机轮轻轻触地,溅起一片尘土,成功降落!地面爆发出一阵欢呼! 但危机并未解除。一架轰炸机在降落时,因为重量大,速度稍快,冲出跑道尽头一小段,差点撞上山坡,幸好最终有惊无险地停住了。 还有一架战斗机降落时,起落架似乎有点问题,接地后弹跳了几下,才被飞行员艰难控制住。
宋兴华始终在高空冷静地观察着每一架飞机的降落过程,通过头机的动作不断微调着指令:“下一架,高度再低一点……间隔拉大……注意侧风……”
地面上的战士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看着飞机们像归巢的鸟儿,一架接一架地,有的平稳,有的惊险,但最终都陆续安全地降落在了那条由火把指引的跑道上。
每成功降落一架,地面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和掌声!许多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成功了!我们又有一架飞机了!”
“是战斗机!看!多漂亮!”
“咱们八路军也有空军了!”
“宋团长太厉害了!真的把飞机搞回来了!”
“我就说嘛,跟着宋团长,啥奇迹都能看见!”
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三四个小时,当最后一架九七轻轰炸机平稳落地时,太阳早就升的高高的了。
早已等待多时的战士们一拥而上,用卡车牵引着飞机,将它们迅速拖向隐藏在山体中的洞库,避免被可能的日军侦察机发现。
整个桐峪沉浸在一片巨大的喜悦和自豪之中。
八路军拥有了自己的战机,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而创造这一切的,又是他们的团长宋兴华!
几乎就在第一架飞机开始在桐峪上空盘旋时,消息就已经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几十里外的386旅旅部。
通讯员拿着电报,几乎是冲进了旅部:“旅长!参谋长!政委!紧急情况!桐峪上空发现大量飞机盘旋!意图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