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心暖日常新
腊月的京城,天寒地冻,呵气成霜。竹影轩内,却因着地龙烧得旺,门窗紧闭,又挂了厚厚的棉帘,反倒暖融融的,与外界的严寒隔绝开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炭火气、墨香、以及若有若无的梅花冷香的独特气息,安宁而祥和。
这日已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窗外天色阴沉,似有欲雪之意。黛玉起身比平日略晚, 穿着一身 新做的 杏子红缕金撒花软缎小袄,底下是 一条葱黄绫棉裙,因在室内,并未穿外衣, 更显得身量纤纤, 婀娜风流。 她乌鸦鸦的头发并未认真梳髻, 只松松挽了个慵妆髻, 斜插着一支 日常戴的 点翠菊花纹银簪,鬓边却别出心裁地簪了一小串 用红珊瑚珠和米珠串成的 小梅花,应景又俏皮。
用过早膳,是一碗热腾腾的 火腿鲜笋粥并几样精致的小菜。黛玉胃口似乎比往日好些, 竟将一小碗粥都用了。 紫鹃在一旁瞧着,眼中满是欣慰的笑意。
“姑娘,今儿是小年,林嬷嬷一早就开始准备祭灶的糖瓜和关东糖了,灶房里香喷喷的!嬷嬷还说,晚晌要包三鲜馅儿的饺子呢!”雪雁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着, 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
黛玉闻言,唇角也泛起一丝浅淡的笑意。 往年在贾府,小年也是极热闹的,祭灶、扫尘、备年货,一派繁忙景象。只是那时,她多是冷眼旁观的客居者,那份热闹与喧嚣,似乎总隔着一层,难以真正融入。如今在这竹影轩,虽人少事简,但这“年味儿”,却是实实在在属于她自己的。
“既如此,我们也别闲着。”黛玉起身道, “紫鹃,你去将书房里那些字画收拾整理一番,该晾晒的晾晒。雪雁,你帮着林嬷嬷把各处的窗棂、隔扇都擦拭干净。这‘扫尘’,咱们也依着规矩来。”
“是,姑娘!”两人齐声应道,脸上都带着干劲。
一时间,竹影轩内便忙碌起来。紫鹃小心翼翼地将书房壁上的几幅 倪云林和文徵明的山水画 取下, 用柔软的 鸡毛掸子 轻轻拂去上面的浮尘, 再拿到廊下通风处略作晾晒。 她动作轻柔专注, 仿佛对待稀世珍宝。
雪雁则挽起袖子, 端着一盆温水, 拿着干净的软布, 蹬着凳子, 仔细地擦拭着窗棂上精细的雕花。 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调, 快活得像只小麻雀。
黛玉也没闲着。 她亲自整理着书案上的笔墨纸砚, 将常用的 一支 紫毫笔 在清水中轻轻涮洗, 用软布吸干水分, 悬挂在笔架上; 又将一方 用了许久、边缘已磨得温润的 端砚 细细擦拭干净。 阳光透过擦拭一新的窗纸,明亮地照进屋内, 连空气中飞舞的微尘都看得分明, 让人心生敞亮。
忙活了一上午,至晌午时分,各处都已收拾得窗明几净,焕然一新。林嬷嬷笑呵呵地端来一大盘 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糖瓜。那糖瓜 麦芽糖制成, 甜香扑鼻, 掰开来, 里面是雪白的, 拉着长长的、黏糊糊的丝儿。
“姑娘,快尝尝,祭过灶王爷的,甜得很,保佑咱们来年日子更甜!”林嬷嬷慈爱地说。
黛玉难得地拈起一小块, 放入口中。 那糖 初时坚硬, 在口中慢慢融化, 变成一股浓郁醇厚的甜香, 一直甜到心里。 她笑着点头: “嗯,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