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斌的到来,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清源山激起了别样的涟漪。
最初几天,这位戴着厚眼镜的研究员显得格格不入。他看着学员们打坐练气、挥汗如雨地锻体,看着铁山叮叮当当地打铁,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不解。而当他在林凡的允许下,翻阅那些基础的修真典籍时,更是时而蹙眉,时而恍然,嘴里念念有词,大多是些“能量守恒的局部悖论”、“观测者效应在灵子层面的体现”之类的术语,听得旁边的学员一头雾水。
胖子私下里偷偷跟林凡嘀咕:“凡哥,这四眼……靠谱吗?感觉像个书呆子。”
林凡只是笑笑:“别急,看看再说。”
转变发生在韩斌接触到那台“灵能共振分析仪”之后。这台仪器能将以往只能模糊感知的灵气波动和材料属性,用可视化的波形和数据呈现出来。这对韩斌而言,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首先找到了百工坊的铁山和孙倩。
“铁坊主,您看,这块【赤铁矿】在注入火属性灵力后,内部晶格结构的能量传导效率,比普通铁锭高了百分之二十七!”韩斌指着分析仪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兴奋地对铁山说。
铁山挠挠头,看着屏幕上弯弯曲曲的线条,有些茫然:“呃……韩研究员,俺就知道这玩意儿打铁的时候,火星子更旺点。”
韩斌也不气馁,又转向正在安静临摹符文的孙倩:“孙师妹,你绘制【锐金符】时,笔尖灵力的输出峰值和稳定性,是决定符文品级的关键!你看这个波谷,如果能把这里稳住,成功率至少能提升五个百分点!”
一直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孙倩,第一次抬起头,认真地看着屏幕上的数据轨迹,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她似乎天生就对这种结构化的信息有极强的接受能力。
接下来的日子,百工坊成了学院里最“怪异”的地方。一边是铁山带着学徒挥汗如雨地抡大锤,火星四溅;另一边则是韩斌围着分析仪和一堆材料、半成品符箓,记录着各种数据,时不时拉着孙倩或者路过的林凡讨论。
这种“科玄结合”的尝试并非一帆风顺。韩斌试图用纯物理公式推导阵法能量节点的最优分布,结果差点引发小范围灵力紊乱。孙倩则偶尔会提出一些基于直觉和模糊感知的、“不讲道理”却行之有效的符文结构调整,让韩斌抓耳挠腮,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
但正是在这种看似鸡同鸭讲的碰撞中,火花悄然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