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响起细微的议论声。多修课程不罕见,但同时修三个方向的课程确实闻所未闻。
陈默平静点头:“是的,教授,我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
内心OS:“难道要我直说‘我重生回来急着改变世界’吗?那不得被送精神病院...”
教授扶了扶眼镜:“年轻人有求知欲是好的,但贪多嚼不烂,我希望在我的课上看到的是深度,而不是广度。”
陈默微笑回应:“我明白,我会用成绩证明自己。”
下课后,陈默再次启动狂奔模式,这次的目标是位于校园另一侧的经济中心,奔跑途中,他不忘观察着90年代初的校园景象——
海报栏贴着巨大的“迎接十四大”宣传画;学生们聚在一起讨论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意义;
有人捧着《人民日报》认真阅读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述;偶尔有穿着时髦的学生提着双卡录音机走过,播放着毛阿敏的《思念》...
“默哥!这边!”经济中心教学楼外,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招手。
陈默减速停下,微微喘息:“李振?你怎么在这?”
法律系的李振推了眼镜:“我来旁听一门经济史,另外,关于你的计划表,”
他从包里掏出几张纸,“我重新计算了一下,考虑了教学楼之间的最短路径和课程签到时间,做了优化方案。”
陈默接过纸张,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和路径规划,一时语塞。
李振补充道:“从二教到经济中心,走湖东小路比大路节省47秒;经济中心到法学楼,从后门进出节省1分20秒;午餐时间如果选择学五食堂二楼最右侧窗口,排队时间平均减少3分钟...”
陈默看着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室友,内心OS:“这就是学霸的关怀方式吗?爱了爱了,前世我要是有这样的队友,也不至于被PPT逼到猝死...”
“谢了,兄弟。”陈默真诚地拍拍李振肩膀,“晚上请你喝酸奶。”
李振脸上闪过一丝几乎看不见的红晕,点点头:“应该的,你是406的骄傲。”
带着李振的“优化方案”,陈默继续着自己的“跑男”行程。
一天下来,他上了四门不同学科的课程,去了图书馆查阅资料,抽空去“默默书屋”处理了订单问题,甚至还参加了秦教授研究小组的例会。
晚上十点,当陈默拖着略微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时,发现桌上放着一杯还在冒热气的牛奶和一张纸条:
“默哥,补充体力!——国强(酸奶卖完了,买的牛奶,别嫌弃)”
孙伟的床铺已经空了——据说他去参加上海同乡会活动。
李振则从书堆中抬头,用眼神询问计划执行情况。
陈默比了个OK的手势,一口喝下温热的牛奶,内心OS:“这就是青春啊...虽然身体累成狗,但心里居然有点暖是怎么回事?前世加班到凌晨可没人给我热牛奶,只有老板的‘明天早点来’...”
洗漱完毕,陈默最后检查了一遍明天的计划表,轻轻呼出一口气。
躺在床上的赵国强忍不住问:“老三,真有必要这么拼吗?咱才大二啊!”
陈默望着天花板,轻声回答:“时代不等人啊,强哥。”
窗外,1992年的秋风吹过未名湖面,泛起涟漪。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变革的年代,而对于重生者陈默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珍贵无比。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不是困意,而是更加精细的时间规划和未来蓝图。
大二开始了,社畜的逆袭,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