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四年的夏秋之交,益州在刘隆的治理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得益于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完善和鼓励垦荒的政策,成都平原稻浪翻滚,丰收在望。工坊里,冶铁、制盐、织锦等产业兴旺,商路四通八达。军队经过整编和严格操练,战力稳步提升。然而,在这片繁荣之下,刘隆心中却有两件紧要之事,始终萦绕不去。
其一,乃是麾下两位顶尖谋士郭嘉、戏志才的身体状况。郭嘉素有咳疾,体弱;戏志才亦非强健之人。此番随军远征中原,车马劳顿,殚精竭虑,虽立下不世之功,却也极大地损耗了元气。返回成都后,二人皆病倒了一段时间,虽经医官精心调治,病情有所好转,但面色依旧苍白,精神大不如前。刘隆深知,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郭嘉、戏志才皆英年早逝,乃曹魏巨大损失。如今此二人乃自己臂膀,绝不容有失!必须寻访名医,为其根治顽疾,延年益寿。
其二,则是关于未来的人才布局。荆襄之地,人杰地灵。刘隆深知,除了已闻名的诸葛亮、庞统等年轻俊杰尚需时日成长外,此时荆州尚有两位当世顶尖的将才可供招揽:一位是长沙太守孙坚麾下,年富力强、忠勇双全的程普、黄盖、韩当等(但招揽难度极大);另一位,则是目前名声不显,却拥有绝世箭术、老而弥坚的猛将——南阳黄忠,黄汉升!据细作探知,黄忠如今似乎在长沙郡担任中郎将,职位不高,且其子黄叙体弱多病,家中有难言之隐。此正是雪中送炭、延揽英才的绝佳时机!
这一日,州牧府书房内,刘隆召来了赵云、典韦、法正三人密议。
“奉孝、志才先生之疾,乃我心腹大患。寻常医官,恐难根治。”刘隆开门见山,神色凝重,“吾闻沛国谯郡,有一神医,姓华名佗,字元化,医术通神,尤擅内科疑难杂症,有起死回生之能。我意亲往谯郡,寻访华佗,请其入蜀,为二位先生诊治!”
法正闻言,惊道:“主公!谯郡乃曹操势力范围,且路途遥远,主公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不若遣一能吏,携重金厚礼,前往延请便是。”
刘隆摇头,决然道:“华佗乃当世奇人,性情高洁,不慕权财,非诚心不能动之。我若亲往,方显诚意。再者,中原局势纷乱,我亦需亲往一行,实地勘察,了解曹、袁等辈动向。此事我意已决。”
他看向典韦:“恶来!”
“末将在!”典韦轰然应诺。
“点选二百玄甲锐士,皆作商队护卫打扮。你随我同行,护卫周全。”
“主公放心!有俺老典在,管叫宵小之辈近不得身!”典韦拍着胸脯保证。
“子龙!”刘隆又看向赵云。
“末将在!”赵云抱拳。
“另有重任交予你。”刘隆压低声音,“荆州长沙郡,有一员大将,姓黄名忠,字汉升,有万夫不当之勇,尤精箭术,天下罕有匹敌。然其如今官职不高,且其子病重,家道艰难。此乃天赐良机,延揽此将,胜得十万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