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眉头紧锁。他性格保守,深知这道诏令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平叛的许可,更是一把双刃剑。掌控得好,可保一方平安;掌控不好,便是拥兵自重,将来祸福难料。
他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刘隆:“隆儿,你如何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刘隆身上。如今谁都知道,这位年轻的公子,才是汉中军事的真正主宰。
刘隆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环视众人,声音沉稳有力,打破了堂内的凝重:
“父亲,诸位大人。朝廷诏令,正是顺应时势之举!黄巾之乱,非一州一郡之祸,乃天下腹心之疾。若拘泥成法,坐等朝廷,则贼势必如燎原之火,不可收拾!”
他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划过汉中四周:“诏令许我等自行募兵讨贼,便是将守土之责,彻底交予我等!此非僭越,而是重任!我汉中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依托,汉水贯穿,沃野千里,正是乱世中可攻可守的基业所在!”
他转身,目光锐利:“当务之急,绝非犹豫观望,而是借此良机,名正言顺地扩军备战!不仅要扫清境内残匪,更要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出击,剿灭威胁汉中的外部贼寇!如此,方能真正保境安民,不负朝廷所托,亦不负汉中百姓之望!”
刘隆的话语,充满了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和魄力。他将朝廷的放权,解读为汉中自立自强的“良机”和“重任”,极大地鼓舞了在场官员的情绪。
“公子所言极是!”
“正当如此!”
“有公子在,我汉中无忧!”
原本惶恐不安的属官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出声附和。刘正见儿子思路清晰,气势不凡,心中稍安,也下定了决心。
“好!就依隆儿之言!”刘正站起身,肃然道:“即日起,我汉中郡奉诏讨贼!一切军务,由刘隆全权负责!各郡县需全力配合,征发粮草,招募勇壮,不得有误!”
“谨遵府君之命!”众官齐声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