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坳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整个汉中郡。
起初,人们还不敢相信。刺史府那位年仅十四岁、据说之前只会在后院“杀鸡宰羊”的公子刘隆,竟然带兵出征了?而且一战就全歼了三百多号凶悍的黄巾流寇?自己还几乎毫发无伤?这听起来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然而,当一车车缴获的破烂兵器、一面面残破的黄色头巾,尤其是那两百多颗经过石灰处理、面目狰狞、悬挂在房陵县隘口示众的贼寇首级,被公开陈列时,所有的怀疑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震惊和狂喜!
南郑城,刺史府。
以往门可罗雀的刺史府,如今车水马龙,宾客盈门。郡内的大小官吏、地方豪强、有名望的士绅,纷纷携带厚礼,前来拜谒。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刺史刘正道贺,更是想亲眼见一见那位一夜之间名动汉中的“刘公子”。
刘正端坐主位,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容光焕发。他捻着胡须,听着属官们兴奋地禀报着各方反应,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扬眉吐气。
“府君!房陵、上庸等县百姓,听闻公子大捷,无不欢欣鼓舞,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啊!”
“西城县的五斗米道妖人,闻风丧胆,已作鸟兽散!”
“城中的粮价稳住了!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也开始悄悄放粮了!”
“恭喜使君!贺喜使君!虎父无犬子,刘公子真乃神人也!”
溢美之词如同潮水般涌来。刘正一边谦逊地回应着“小儿侥幸,诸位过誉”,一边心中乐开了花。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儿子给他、给刘家带来了何等的荣耀和威望!之前对儿子“不务正业”的些许不满,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郡守府,议事厅。
郡尉李敢站在刘隆面前,态度恭敬得近乎卑微。他亲眼见识过那支“乡勇”的恐怖战斗力(虽然他只看到了冰山一角),那根本不是普通的乡勇,那是百战精锐!这位年轻的公子,手段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