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两日的鏖战

一夜无话。

当清晨的第一缕曦光,艰难地穿透考场上空弥漫的薄雾。

号炮声再次沉闷地响起,如同催征的战鼓,将所有考生从或深或浅的睡梦中惊醒。

吏员们面无表情地端着木盘,鱼贯而入,分发下今日的试卷和简单的早食。

依旧是两块干硬的面饼和一碗微温的米粥。

许多考生看着这毫无油水的吃食,不由得暗暗叫苦。

但却也只能强打精神,匆匆填了几口,随后便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今日的考题之上。

第二日,考的是试帖诗一首。

题目早已在第一日便已公布:“河间府春望”,限“东”字韵,五言六韵。

试帖诗,作为科举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不似八股文那般直接关乎“代圣人立言”的根本,却也是衡量一个读书人辞藻功底、格律修养、以及临场才思的标尺。

一首上乘的试帖诗,不仅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格律要求。

更要能在限定的题目和韵脚内,展现出新颖的立意、优美的意境和精巧的构思。

这对于许多专攻经义、于诗词一道涉猎不深的考生而言,无疑是一大难关。

但苏明理对此却是成竹在胸。

昨日在完成两篇八股文后,他便已将这首试帖诗的腹稿在心中反复推敲、润色了数遍。

每一个字词的运用,每一联的转承,都已了然于心。

此刻,他只是再次将题目与要求默念一遍。

确认无误后,便从考篮中取出昨日新研的徽墨,小心翼翼地在砚台中滴入几滴清水,开始不疾不徐地研磨起来。

他研墨的动作从容而专注,手腕轻旋,墨锭在砚台上发出细微而均匀的沙沙声。

待墨色浓淡适宜,苏明理这才提起一支崭新的狼毫笔。

笔锋饱满圆润,是他特意为今日诗作用的。

他将雪白的宣纸平铺在简陋的号板之上,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专注而宁静。

窗外,晨光熹微,偶有几声早起的鸟鸣从远处传来,更显考场内的寂静。

苏明理凝神片刻,脑海中浮现出春日河间府登高远望的景象。

他诗思如泉涌,便开始从容落笔。

“策杖登古郡,极目送春风。”

“河冰初解冻,野旷烟霞通。”

“绿柳拂官渡,红杏闹墙东。”

“远山含黛色,近水跃鱼虫。”

“农人耕作早,商旅语笑同。”

“圣化被万宇,四海乐大同。”

苏明理笔下的诗句,清新流畅,意境开阔。

起联点出登高望远,春风拂面,紧扣“春望”之题。

颔联则描绘了河冰消融、旷野通达的初春景象,“解冻”、“烟霞通”皆点明了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