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动了半分,嘴角牵起一丝克制的弧度:
“苏记者,既然来了,总得让你们带点真东西走。我会安排几位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立下奇功的战士,好好跟你们聊聊。”
苏雪眼底瞬间燃起亮光,声音带着急切:
“太好了!赵政委放心,我们绝对如实报道!让全国都看到独立团的铁血传奇,让委员长也听听这响当当的战绩!”
赵刚摆摆手,笑容里藏着深意,扬声点名:
“张大彪!齐铭!马本忠!你们仨,陪记者同志们说道说道,那十六旅团是怎么被咱们啃下来的!”
“长官,”
苏雪上前半步,语锋一转,
“您不亲自说说指挥若定的风采?”
“指挥?那是旅长运筹帷幄!”
赵刚朗声一笑,目光扫过战士们,
“打仗?那是兄弟们用命拼出来的!我们就是敲敲边鼓,不值一提。他们才是真英雄!好好写写他们。团长正忙军务,稍后就到。”
张大彪一个箭步上前,“啪”地立正敬礼,声音洪亮:
“记者同志们,请!祠堂那边清净些,说话方便。”
苏雪回头,与同伴们飞快交换了一个难以捉摸的眼神,随即跟上张大彪的脚步。
看着记者们的背影消失在拐角,赵刚转向一旁的晋绥军上尉丁可,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丁参谋,带兄弟们去喝口水,歇歇脚。独立团条件简陋,委屈各位了。”
丁可立刻挺胸敬礼,神情肃然:
“长官言重了!独立团的威名,二战区谁人不晓?能亲眼见见这些英雄,比什么山珍海味都强!”
赵刚笑了笑,朝旁边一招手:
“和尚,带丁参谋他们安顿。”
转眼日头高悬。
午饭时间,赵刚亲自张罗,端出了独立团能拿出的最高“规格”。
记者们嘴上说着“感谢款待”,碗筷一动,低低的抱怨便如蚊蝇般响起。
粗瓷碗豁着口,像野兽的獠牙。
《山城日报》的陈晓月指尖发颤地捏着碗沿,碗底还粘着几粒未洗净的小米壳。
灰绿色的野菜糊糊,一盘黑黢黢、边缘带着暗红血丝的烤马肉——
浓烈的腥膻混杂着柴火烟,直冲鼻腔。
“说是鬼子的东洋马……嚼起来跟皮带没两样。”
《晋中日报》的赵天明用筷子尖戳着凝固着蜡白油脂的肉块,声音压得极低,
“上个月在重庆,陈长官宴客的红烧肉,那才叫……”
“闭嘴!”
摄影师王建国狠狠瞪他一眼,猛灌一大口糊糊,喉结艰难地滚动,
“当这儿是你家客厅?有口热乎的,是兄弟们从牙缝里省给咱们的!”
他嘴上硬气,却不动声色地将马肉拨到碗底——